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球形发射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球形发射药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0-15页 |
1.2.1 硝化棉 | 第10页 |
1.2.2 发射药球形化的发展历程 | 第10-14页 |
1.2.3 其他含能材料球形化工艺 | 第14-15页 |
1.3 微流控技术概述 | 第15-24页 |
1.3.1 微流控芯片 | 第15-16页 |
1.3.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16-17页 |
1.3.3 微流控芯片类型 | 第17-21页 |
1.3.4 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 | 第21-23页 |
1.3.5 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内的流体行为 | 第23-24页 |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4.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加工 | 第25-30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2.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2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26-27页 |
2.2.3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单基球形药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3.2.1 实验仪器设备与原材料 | 第30-31页 |
3.2.2 单基球形药的制备 | 第31-32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32-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3.3.1 微流控连续相 | 第34页 |
3.3.2 微流控分散相 | 第34-35页 |
3.3.3 两相流速比对单基球形药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单基球形药的干燥方式 | 第36-37页 |
3.3.5 溶棉比对单基球形药粒径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6 溶棉比对单基球形药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7 溶棉比对单基球形药球形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8 溶棉比对单基球形药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双基球形药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5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4.2.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5页 |
4.2.2 双基球形药的制备 | 第45-46页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46-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4.3.1 微流控分散相 | 第48页 |
4.3.2 溶棉比对双基球形药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3 溶棉比对双基球形药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0页 |
4.3.4 溶棉比对双基球形药球形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5 双基球形药的燃烧性能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