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恢复理论的海岛森林公园规划--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十八村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 海岛旅游 | 第12页 |
1.2 海岛的生态敏感性 | 第12页 |
1.3 海岛生态开发 | 第12-13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3.1 恢复生态学研究 | 第14-15页 |
3.1.1 国外恢复生态学研究 | 第14页 |
3.1.2 国内恢复生态学研究 | 第14-15页 |
3.1.3 小结 | 第15页 |
3.2 海岛生态恢复研究 | 第15-17页 |
3.2.1 国外海岛生态恢复研究 | 第15-16页 |
3.2.2 国内海岛生态恢复研究 | 第16-17页 |
3.2.3 小结 | 第17页 |
3.3 森林公园研究 | 第17-19页 |
3.3.1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 | 第17页 |
3.3.2 国内森林公园研究 | 第17-18页 |
3.3.3 小结 | 第18-19页 |
4 相关案例分析 | 第19-22页 |
4.1 日本兵库县国营明石公园 | 第19页 |
4.2 秦皇岛森林公园二期 | 第19-20页 |
4.3 日本大阪万博纪念公园近自然林的营造 | 第20-21页 |
4.4 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矾土矿矿场生态恢复 | 第21页 |
4.5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植被生态恢复规划 | 第21-22页 |
5 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22-26页 |
5.1 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5.1.1 恢复生态学 | 第22页 |
5.1.2 森林美学理论 | 第22页 |
5.1.3 环境心理学 | 第22-23页 |
5.1.4 环境规划理论 | 第23页 |
5.1.5 干扰理论 | 第23页 |
5.2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5.2.1 沿海防护林 | 第23-25页 |
5.2.2 疏伐 | 第25-26页 |
6 实例研究——平潭综合实验区十八村森林公园规划 | 第26-66页 |
6.1 项目背景 | 第26-29页 |
6.1.1 区位分析 | 第26-27页 |
6.1.2 外部交通分析 | 第27页 |
6.1.3 上位规划 | 第27-28页 |
6.1.4 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6.2 基地分析 | 第29-40页 |
6.2.1 气候分析 | 第29-30页 |
6.2.2 水文分析 | 第30页 |
6.2.3 土壤分析 | 第30-31页 |
6.2.4 风环境分析 | 第31页 |
6.2.5 周边旅游资源及客源组成分析 | 第31-32页 |
6.2.6 现状植物资源分析 | 第32-34页 |
6.2.7 现状动物资源分析 | 第34页 |
6.2.8 现状风景资源评价 | 第34-36页 |
6.2.9 内部交通分析 | 第36页 |
6.2.10 现状土地覆盖分析 | 第36-37页 |
6.2.11 高程分析 | 第37-38页 |
6.2.12 坡度分析 | 第38-39页 |
6.2.13 小结 | 第39-40页 |
6.3 SWOT分析 | 第40-42页 |
6.3.1 优势解读 | 第40-41页 |
6.3.2 劣势解读 | 第41页 |
6.3.3 机遇解读 | 第41页 |
6.3.4 挑战解读 | 第41-42页 |
6.4 规划构想 | 第42-44页 |
6.4.1 规划依据 | 第42页 |
6.4.2 规划原则 | 第42-43页 |
6.4.3 规划定位 | 第43页 |
6.4.4 规划目标 | 第43页 |
6.4.5 规划主题 | 第43-44页 |
6.4.6 规划策略 | 第44页 |
6.5 总体规划 | 第44-53页 |
6.5.1 总体布局 | 第44-46页 |
6.5.2 总平面规划 | 第46页 |
6.5.3 功能分区规划 | 第46-47页 |
6.5.4 景观空间结构规划 | 第47-48页 |
6.5.5 交通动线规划 | 第48-49页 |
6.5.6 植物规划 | 第49-52页 |
6.5.7 竖向规划 | 第52-53页 |
6.6 分区规划 | 第53-58页 |
6.6.1 沿海防风林带保护区 | 第53-54页 |
6.6.2 湿地保护区 | 第54-55页 |
6.6.3 景观农田林区 | 第55-56页 |
6.6.4 入口服务区 | 第56-57页 |
6.6.5 狼山山林生态保护区 | 第57页 |
6.6.6 野鹅山生态恢复展示区 | 第57-58页 |
6.7 专项规划 | 第58-65页 |
6.7.1 防护林结构优化规划 | 第58-62页 |
6.7.2 游览路线规划 | 第62-63页 |
6.7.3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63-64页 |
6.7.4 环境容量估算与游客规模预测 | 第64-65页 |
6.8 经济技术指标 | 第65-66页 |
7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66-67页 |
7.1 项目总结与思考 | 第66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