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社会融资规模能否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基于信贷规模、M2的对比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关于社会融资规模第12-13页
        1.2.2 关于货币供应量第13-14页
        1.2.3 关于采用多个中介目标制第14页
        1.2.4 研究综述第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6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16页
        1.4.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综述第17-25页
    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17-19页
        2.1.1 从负债方论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观点第17-18页
        2.1.2 从资产方论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用观点第18-19页
        2.1.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第19页
    2.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涵第19-22页
        2.2.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定义第19-20页
        2.2.2 中介目标存在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2.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第22页
    2.3 社会融资规模第22-25页
        2.3.1 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与意义第22-23页
        2.3.2 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和内涵第23页
        2.3.3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原则第23-25页
第3章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介目标分析第25-42页
    3.1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第25-27页
        3.1.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增长情况第25页
        3.1.2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结构特点第25-26页
        3.1.3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新增人民币贷款月度走势关系第26-27页
    3.2 数据选取及模型建立第27-29页
        3.2.1 数据选取第27-28页
        3.2.2 平稳性检验第28-29页
    3.3 可控性分析第29-34页
        3.3.1 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第29-32页
        3.3.2 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第32-34页
    3.4 相关性分析第34-40页
        3.4.1 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第34-38页
        3.4.2 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第38-40页
    3.5 可测性分析第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分析第42-57页
    4.1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长情况第42-43页
        4.1.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基本情况第42-43页
        4.1.2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货币供应量M2年度同比增速第43页
    4.2 数据选取及平稳性检验第43-45页
        4.2.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第43-44页
        4.2.2 平稳性检验第44-45页
    4.3 可控性分析第45-50页
        4.3.1 滞后期的确定第45-46页
        4.3.2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第46-47页
        4.3.3 脉冲响应分析第47-48页
        4.3.4 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第48-50页
    4.4 相关性分析第50-55页
        4.4.1 滞后期的确定第50-51页
        4.4.2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第51页
        4.4.3 脉冲响应分析第51-53页
        4.4.4 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第53-55页
    4.5 可测性第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结论与建议第57-60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57-58页
    5.2 建议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危机提高了我国A股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吗?--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的检验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协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