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1 社会意义第11-12页
        1.2.2 经济意义第12页
        1.2.3 生态意义第12页
        1.2.4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目标第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第16-24页
    2.1 景观生态学概述第16页
    2.2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研究动态第16-19页
        2.2.1 国外关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第16-18页
        2.2.2 国内关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第18-19页
    2.3 景观生态学原理第19-22页
        2.3.1 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第20页
        2.3.2 多样性原理第20-21页
        2.3.3 物种流动原理第21页
        2.3.4 养分再分配原理第21页
        2.3.5 能量流动原理第21页
        2.3.6 景观变化原理第21-22页
        2.3.7 景观稳定性原理第22页
    2.4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美丽乡村规划第24-34页
    3.1 美丽乡村概念第24页
    3.2 美丽乡村规划概念第24-25页
    3.3 美丽乡村规划必要性和重要性第25-27页
        3.3.1 美丽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第25-26页
        3.3.2 美丽乡村规划重要性第26-27页
    3.4 美丽乡村规划基本原则第27-28页
        3.4.1 坚持科学规划第27页
        3.4.2 坚持以人为本第27页
        3.4.3 坚持保护为重第27-28页
        3.4.4 坚持生态优先第28页
        3.4.5 坚持整合力量第28页
    3.5 美丽乡村规划内容第28-31页
        3.5.1 抓好生态人居规划第28-29页
        3.5.2 抓好生态工程规划第29页
        3.5.3 抓好生态经济规划第29-30页
        3.5.4 抓好生态文明规划第30-31页
    3.6 美丽乡村规划的现状分析第31-33页
        3.6.1 美丽乡村规划的成绩第31-32页
        3.6.2 美丽乡村规划的问题第32-33页
    3.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景观观生态学原理与美丽乡村规划第34-43页
    4.1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乡村景观格局优化第34-39页
        4.1.1 自然斑块保护和规划第35-36页
        4.1.2 乡村廊道保护与规划第36-38页
        4.1.3 土地利用格局与镶嵌体第38-39页
    4.2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乡村聚落的规划第39-40页
        4.2.1 生态庭院规划设计第39-40页
        4.2.2 乡村生态居民点规划第40页
    4.3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乡村生态产业规划第40-41页
        4.3.1 高效的农业景观生态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美丽新村规划中的应用第43-67页
    5.1 魏家桥村的综合现状分析第43-52页
        5.1.1 气候环境第43页
        5.1.2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现状第43-46页
        5.1.3 基础设施现状第46-47页
        5.1.4 产业现状第47-49页
        5.1.5 土地利用现状第49-51页
        5.1.6 现状居民点分布情况第51-52页
    5.2 景观生态构成分析及评价第52-56页
        5.2.1 斑块第52-53页
        5.2.2 廊道第53-55页
        5.2.3 景观基质第55-56页
    5.3 魏家桥美丽乡村规划第56-66页
        5.3.1 景观生态格局规划第57-59页
        5.3.2 村落规划第59-62页
        5.3.3 生态产业发展第62-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6.1 研究结论第67-68页
    6.2 不足之处第68页
    6.3 研究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材料气敏性能及场效应晶体管结构设计研究
下一篇:美国之音社论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