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协同控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9-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及发展第11-13页
        1.2.1 国外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发展第11-12页
        1.2.2 我国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发展第12-13页
    1.3 光伏发电系统简介第13-20页
        1.3.1 光伏发电原理第13-14页
        1.3.2 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第14-15页
        1.3.3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第15-17页
        1.3.4 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其控制策略第17-20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20-22页
        1.4.1 主要工作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0-21页
        1.4.2 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模第22-32页
    2.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第22页
    2.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分析第22-27页
        2.2.1 光伏组件的模型第22-23页
        2.2.2 逆变电路的选择第23-27页
    2.3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逆变器建模第27-31页
        2.3.1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建模第27-29页
        2.3.2 模型中主要参数的选取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协同控制和动态矩阵控制结合的两层控制策略第32-46页
    3.1 协同控制策略第33-36页
        3.1.1 协同控制概述第33-34页
        3.1.2 协同控制算法第34-36页
    3.2 动态矩阵控制策略第36-39页
        3.2.1 动态矩阵控制概述第36页
        3.2.2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第36-39页
    3.3 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协同控制器设计第39-45页
        3.3.1 协同控制器的设计第39-41页
        3.3.2 动态矩阵控制器设计第41-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系统仿真及分析第46-61页
    4.1 仿真平台及分析第46-48页
        4.1.1 系统仿真平台第46-47页
        4.1.2 系统中部分参数的设置第47-48页
    4.2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第48-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5.1 工作总结第61页
    5.2 工作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AR-Copula模型的脑电信号相关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