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再分问题的研究--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缺失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7-9页 |
1.1.1 问题表象 | 第7-8页 |
1.1.2 产生过程 | 第8-9页 |
1.1.3 解决对策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位置 | 第10-11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概念引入及要素界定 | 第13-30页 |
2.1 我国控规综述 | 第13-15页 |
2.1.1 产生背景 | 第13页 |
2.1.2 发展过程 | 第13-14页 |
2.1.3 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4-15页 |
2.2 美国土地利用控制体系综述 | 第15-21页 |
2.2.1 区划法 | 第15-17页 |
2.2.2 土地再分法 | 第17-18页 |
2.2.3 整体单元开发法 | 第18-19页 |
2.2.4 场地规划审查 | 第19页 |
2.2.5 统一开发标准 | 第19-20页 |
2.2.6 综合评述 | 第20-21页 |
2.3 土地再分概念引入 | 第21-27页 |
2.3.1 区划法控制要素分析 | 第21-22页 |
2.3.2 土地再分法制要素分析 | 第22-23页 |
2.3.3 控规控制要素分析 | 第23-24页 |
2.3.4 引入土地再分概念 | 第24-27页 |
2.4 土地再分控制要素界定 | 第27-29页 |
2.4.1 广义的土地再分 | 第27页 |
2.4.2 土地再分控制要素界定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土地再分控制语言分析 | 第30-50页 |
3.1 我国相关控制语言分析 | 第30-40页 |
3.1.1 街道 | 第31-36页 |
3.1.2 衡廓 | 第36-39页 |
3.1.3 地块 | 第39-40页 |
3.1.4 小结 | 第40页 |
3.2 美国相关控制语言分析 | 第40-46页 |
3.2.1 街道 | 第41-43页 |
3.2.2 街廓 | 第43-44页 |
3.2.3 地块 | 第44-45页 |
3.2.4 小结 | 第45-46页 |
3.3 中美相关控制语言差异分析 | 第46-49页 |
3.3.1 控制内容差异 | 第46-48页 |
3.3.2 控制模式差异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土地再分模式对比与实践趋势 | 第50-63页 |
4.1 街道 | 第50-55页 |
4.1.1 模式对比 | 第50-53页 |
4.1.2 实践趋势 | 第53-55页 |
4.2 街廓 | 第55-58页 |
4.2.1 模式对比 | 第55-57页 |
4.2.2 实践趋势 | 第57-58页 |
4.3 地块 | 第58-61页 |
4.3.1 模式对比 | 第59-60页 |
4.3.2 实践趋势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土地再分建议控制模式 | 第63-70页 |
5.1 控制模式推导 | 第63页 |
5.2 可借鉴的模式 | 第63-68页 |
5.2.1 国内可借鉴的模式 | 第64-67页 |
5.2.2 国外可借鉴的模式 | 第67-68页 |
5.3 控制模式建立 | 第68-70页 |
5.3.1 挡制模式总结 | 第68-69页 |
5.3.2 控制模式建立 | 第69-70页 |
尾声 | 第70-71页 |
附录一: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二:图片目录 | 第73-74页 |
附录三:表格目录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