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页 |
1 病原真菌致病机制研究 | 第13-23页 |
·细胞壁降解酶 | 第13-15页 |
·果胶酶 | 第13-14页 |
·纤维素酶 | 第14页 |
·半纤维素酶 | 第14页 |
·其他酶类 | 第14-15页 |
·芽孢杆菌的生防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 第15-17页 |
·芽孢杆菌的生防应用 | 第15-16页 |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拮抗作用 | 第16页 |
·竞争作用 | 第16-17页 |
·芽孢杆菌对植物诱导抗性作用 | 第17页 |
·生防茵系统诱导果蔬采后抗性的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第17-19页 |
·生防菌诱导果蔬抗性的机制 | 第18页 |
·酶活性的变化 | 第18页 |
·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 | 第18页 |
·生防菌诱导抗性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8-19页 |
·生防细菌定殖的研究 | 第19-21页 |
·定殖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抗生素标记法 | 第19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19页 |
·DNA和RNA探针法 | 第19-20页 |
·基因标记法 | 第20页 |
·其它方法 | 第20页 |
·定殖影响因子 | 第20-21页 |
·生物因子 | 第20页 |
·寄主植物 | 第20-21页 |
·非生物因子 | 第21页 |
·增效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材料及材料处理方法 | 第23页 |
·菌种 | 第23页 |
·供试香蕉品种 | 第23页 |
·接种体的制备 | 第23页 |
·香蕉冠腐病分级标准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31页 |
·半裸镰刀菌致病机制研究 | 第23-25页 |
·F.s在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和提取 | 第23-24页 |
·F.s在罹病组织中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提取 | 第24页 |
·B68发酵滤液对半裸镰刀菌分泌的胞外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 | 第24页 |
·果胶酶(PME、PG、PMG、PL、PML)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纤维素酶(Cx、β-G)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1,4-β-D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Cx)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β-葡萄糖营酶(β-G)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木聚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拮抗菌处理对香蕉果实抗病生化机制研究 | 第25-29页 |
·接种方法 | 第26页 |
·与寄主抗性有关的生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定 | 第27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防御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29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28页 |
·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的测定 | 第28页 |
·几丁质酶(CHI)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几丁质外切酶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几丁质内切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粗酶液对F.s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第29页 |
·B68在香蕉果实表面的定殖及其部分增效因子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29-31页 |
·B68在香蕉果实上的定殖研究 | 第29-30页 |
·B68抗利福平标记菌株的筛选 | 第29-30页 |
·B68定殖试验方法 | 第30页 |
·不同处理浓度对B68定殖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时间接种F.s对B68定殖的影响 | 第30页 |
·环境条件对拮抗细菌定殖的影响 | 第30页 |
·部分增效因子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30-31页 |
·增效因子对B68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增效因子对B68定殖的影响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6页 |
·香蕉冠腐病镰刀菌致病机制研究 | 第31-38页 |
·F.s在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 | 第31-33页 |
·在香蕉果实活体内F s细胞壁降解酶活性 | 第33-36页 |
·F.s在寄主体内和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 | 第36-37页 |
·B68对F.s细胞壁降解酶活体外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拮抗菌和病原菌处理后香蕉果实抗病机制研究 | 第38-47页 |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44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39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39-40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β1,3-葡聚糖酶(GUN)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几丁质外切酶(Exochitinase)活性的测定 | 第43页 |
·几丁质内切酶(Endochitinase)活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与寄主抗性有关的生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44-46页 |
·木质素(Lignin)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粗酶液对F.s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第46-47页 |
·B68在香蕉果实表面的定殖及其部分增效因子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47-56页 |
·B68在香蕉果实上的定殖研究 | 第47-49页 |
·不同处理浓度对B68定殖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时间接种F.s对B68定殖的影响 | 第48-49页 |
·环境条件对拮抗细菌定殖的影响 | 第49-50页 |
·温度对拮抗细菌(B68)定殖的影响 | 第49页 |
·湿度对拮抗细菌(B68)定殖的影响 | 第49-50页 |
·光照对拮抗细菌(B68)定殖的影响 | 第50页 |
·增效因子对B68定殖的影响 | 第50-5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6-64页 |
·讨论 | 第56-60页 |
·香蕉冠腐病半裸镰刀菌致病机制 | 第56-57页 |
·拮抗菌和病原菌处理对香蕉果实抗病性的机制研究 | 第57-59页 |
·拮抗菌和病原菌处理对寄主抗性有关的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HRGP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 第57页 |
·木质素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拮抗菌和病原菌处理对抗氧化物酶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B68在香蕉果实表面的定殖及其部分增效因子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59-60页 |
·B68在香蕉果实上的定殖研究 | 第59-60页 |
·部分增效因子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60页 |
·结论 | 第60-64页 |
·活体外半裸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 第60-61页 |
·活体内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 第61页 |
·B68发酵滤液对F.s细胞壁降解酶活体外合成的影响 | 第61页 |
·拮抗菌处理后香蕉果实抗病机制研究 | 第61-62页 |
·B68在香蕉果实表面的定殖及其部分增效因子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