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9-11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2.1 浙江烟草业现状和面临问题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2.1.1 控烟带来的影响 | 第11-12页 |
2.1.2 市场因素的影响 | 第12页 |
2.1.3 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12-13页 |
2.1.4 国际竞争的影响 | 第13页 |
2.1.5 浙江烟草面临的困难 | 第13-14页 |
2.2 浙江烟草行业改革文献综述 | 第14页 |
2.3 浙江烟草未来改革方向研究 | 第14-19页 |
2.3.1 继续加强卷烟减害降焦的研究 | 第14-15页 |
2.3.2 注重产品质量提升 | 第15-16页 |
2.3.3 加强现代企业建设 | 第16-17页 |
2.3.4 利用市场加快资源配置 | 第17页 |
2.3.5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 第17-18页 |
2.3.6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 第18-19页 |
2.3.7 提高行业调控水平 | 第19页 |
2.4 小结与启示 | 第19-21页 |
3 中国烟草业现状相关分析 | 第21-35页 |
3.1 中国烟草业发展现状 | 第21-30页 |
3.1.1 中国烟草业改革趋势—以浙江中烟为例 | 第22页 |
3.1.2 中国烟草业的品牌发展状况 | 第22-24页 |
3.1.3 中国烟草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分析 | 第24-27页 |
3.1.4 世界烟草市场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3.2 中国烟草业的SWOT分析 | 第30-35页 |
4 浙江烟草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 第35-39页 |
4.1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我国烟草业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1 《公约》的诞生和必要性 | 第35页 |
4.1.2 《公约》带来的延伸影响 | 第35-36页 |
4.2 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 第36页 |
4.3 市场因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浙江省卷烟市场为例 | 第36-37页 |
4.4 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了大品牌扩张 | 第37页 |
4.5 跨国烟草公司的入侵 | 第37-39页 |
5 对策与建议 | 第39-47页 |
5.1 发展低焦油卷烟是改革必由之路 | 第39页 |
5.2 加强产品创新,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 | 第39-40页 |
5.2.1 从多角度凝练创新目标,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 | 第39-40页 |
5.2.2 加大对药物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 第40页 |
5.2.3 加强科研投入 | 第40页 |
5.2.4 深化技改优化工艺 | 第40页 |
5.3 深入推进我省行业市场化改革 | 第40-41页 |
5.4 推进现代供应链管理在烟草企业的应用 | 第41-43页 |
5.4.1 烟草的供应链模型 | 第41-42页 |
5.4.2 以客户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 第42页 |
5.4.3 以物流建设为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 第42-43页 |
5.4.4 加强宏观调控有效降低库存 | 第43页 |
5.5 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下的危机处理方式 | 第43-44页 |
5.5.1 企业内部危机管理 | 第43-44页 |
5.5.2 企业外部危机管理 | 第44页 |
5.6 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44-47页 |
5.6.1 拓展海外市场的总体战略目标 | 第44-45页 |
5.6.2 拓展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 | 第45-46页 |
5.6.3 破解国际市场拓展难题—以浙江中烟为例 | 第46-47页 |
6 结束语 | 第47-49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