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面向城市环境的车载网络瞬时拓扑与路由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车载网络概述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基本概念第13页
        1.1.3 应用领域第13-14页
    1.2 车载网络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当前研究情况第15-16页
        1.2.2 我国研究情况第16-17页
        1.2.3 实际部署情况第17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9-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论文组织结构第19-22页
第二章 车载网络基础第22-32页
    2.1 车载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基本特征与通信方式第22-25页
        2.1.1 车载网络结构与通信方式第22-23页
        2.1.2 车载网络拓扑结构基本特征第23-24页
        2.1.3 车载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研究第24-25页
    2.2 IEEE 802.11p标准第25-28页
        2.2.1 IEEE 802.11p基本概念第25-26页
        2.2.2 物理层技术第26-27页
        2.2.3 MAC层技术第27页
        2.2.4 链路特性第27-28页
    2.3 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第28-29页
        2.3.1 DSRC协议栈第28-29页
        2.3.2 DSRC通信方式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2页
第三章 节点移动性特征分析第32-48页
    3.1 车辆相遇模型与相关定义第32-35页
        3.1.1 数据集获取与数据特征第32-33页
        3.1.2 节点通信特点与联系间隔时间第33-35页
        3.1.3 节点度与度中心性第35页
    3.2 车辆移动性特征提取第35-41页
        3.2.1 联系间隔时间的理论分布特征第36页
        3.2.2 移动轨迹数据的预处理第36-37页
        3.2.3 移动轨迹联系的提取第37-39页
        3.2.4 节点的度分布第39-41页
    3.3 中继节点的随机性及影响第41-46页
        3.3.1 传输延迟时间收益指标第42-43页
        3.3.2 数据集分析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连通分支特征分析第48-62页
    4.1 网络模型与相关定义第48-50页
        4.1.1 网络模型第48页
        4.1.2 路由路径第48-49页
        4.1.3 连通分支第49-50页
    4.2 连通分支特征分析第50-58页
        4.2.1 连通分支的粒度分布第50-52页
        4.2.2 最大连通分支中节点数目变化第52-54页
        4.2.3 最大连通分支的稳定性第54-55页
        4.2.4 最大连通分支变化区域第55-56页
        4.2.5 最大连通分支的位置独立性第56-58页
    4.3 连通分支K-核第58-60页
        4.3.1 连通分支K-核的基本概念第58-59页
        4.3.2 数据集实例分析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路由策略设计与性能测试第62-72页
    5.1 车载网络路由策略性能指标与数据转发情景描述第62-63页
        5.1.1 路由策略性能指标第62-63页
        5.1.2 数据转发的情景描述第63页
    5.2 基于节点历史信息的路由策略第63-66页
        5.2.1 最先相遇K策略(FMK)第63-65页
        5.2.2 基于剩余间隔时间的路由策略(RIC T)第65-66页
    5.3 性能测试与分析第66-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束语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垃圾评论过滤的离群点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