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阴极接触层及PrBa0.5Sr0.5Co1.5Fe0.5O5+δ-La2NiO4+δ核—壳阴极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8页 |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 1.2 SOFC工作原理及关键材料 | 第13-19页 |
| 1.3 SOFC阴极接触材料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 1.4 SOFC阴极材料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 1.5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8-41页 |
| 2.1 实验所需试剂及设备 | 第28-30页 |
| 2.2 粉体的合成 | 第30-32页 |
| 2.3 表征阴极接触材料样品的制备 | 第32-33页 |
| 2.4 表征阴极样品的制备 | 第33-34页 |
| 2.5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4-41页 |
| 3 SOFC新型阴极接触层研究 | 第41-55页 |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 3.2 LCN粉体性质 | 第42-48页 |
| 3.3 LCN新型阴极接触层热循环性能 | 第48-52页 |
| 3.4 LCN新型阴极接触层单电池测试 | 第52-54页 |
| 3.5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 4 PBSCF-LN核-壳结构阴极研究 | 第55-73页 |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 4.2 PBSCF与LN粉体性质 | 第56-59页 |
| 4.3 PBSCF阴极性能 | 第59-65页 |
| 4.4 PBSCF-LN核-壳结构阴极性能 | 第65-71页 |
| 4.5 本章总结 | 第71-73页 |
| 5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 5.2 论文创新之处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9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