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绪论 | 第16-31页 |
| 第一章 清末邮政的发展渊源、制度初构与空间特性 | 第31-67页 |
| 一、传统邮驿与民信局 | 第31-37页 |
| (一)清驿述略 | 第31-33页 |
| (二)川省邮驿 | 第33-35页 |
| (三)四川省内民信局的发展与空间布局 | 第35-37页 |
| 二、海关邮政的创办与近代四川邮政的空间初构 | 第37-43页 |
| (一)海关邮政的初创 | 第38-39页 |
| (二)近代邮务空间的初构 | 第39-43页 |
| 三、大清邮政的正式创办与川省邮政版图的扩张 | 第43-65页 |
| (一)大清邮政的创办 | 第43-45页 |
| (二)邮政机构的空间复原与分析 | 第45-55页 |
| (三)邮路的复原与空间分析 | 第55-64页 |
| (四)邮区的演变 | 第64-65页 |
| 四、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二章 民国早期四川邮政的改制与空间演变 | 第67-100页 |
| 一、辛亥革命与四川邮政 | 第67-69页 |
| (一)游离于政权变革之外的区域邮政 | 第67-68页 |
| (二)民国元年四川邮政的开办情形 | 第68-69页 |
| 二、民国二年“邮政新制”改革后的四川邮政变革 | 第69-99页 |
| (一)改制后的结构调整与职能业务演变 | 第69-72页 |
| (二)邮务机构的复原与空间分析 | 第72-90页 |
| (三)邮路复原与空间分析 | 第90-99页 |
| 三、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三章 军阀内战时期的四川邮政 | 第100-128页 |
| 一、东川邮区与西川邮区的分立 | 第101-103页 |
| 二、业务开展情形 | 第103-109页 |
| (一)四川邮政业务流量的总量分析 | 第103-107页 |
| (二)东川邮区与西川邮区间业务量的演变 | 第107-109页 |
| 三、空间分析 | 第109-126页 |
| (一)邮务机构分析 | 第109-118页 |
| (二)邮路复原与分析 | 第118-126页 |
| 四、小结 | 第126-128页 |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四川邮政的发展与空间演变 | 第128-156页 |
| 一、抗战时期四川邮政旁支体系的展拓 | 第129-136页 |
| (一)电信业务的纳入 | 第129-133页 |
| (二)邮政储蓄业务在四川的推广 | 第133-134页 |
| (三)军邮业务的发展 | 第134-136页 |
| (四)简易人寿保险业务 | 第136页 |
| 二、既有业务开展情形 | 第136-140页 |
| (一)函件寄递业务 | 第136-138页 |
| (二)包裹业务 | 第138-140页 |
| 三、战时四川邮政的局所复原与空间分析 | 第140-145页 |
| (一)开战之初四川邮政的局所复原与空间分析 | 第140-142页 |
| (二)抗战中后期的邮政局所复原与分析 | 第142-145页 |
| 四、战时四川省的邮路复原与分析 | 第145-152页 |
| (一)四川邮路的战时举措 | 第145-147页 |
| (二)省内邮路的复原 | 第147页 |
| (三)省内邮路的网络布局与分析 | 第147-152页 |
| 五、战时四川邮政的影响要素 | 第152-155页 |
| (一)中央机构的内迁与地方邮政制度层级的擢升 | 第152页 |
| (二)分散式的经济人口布局所带来的邮政布局演化 | 第152-154页 |
| (三)平民教育的博兴与邮政业务对象的拓展 | 第154-155页 |
| 六、小结 | 第155-1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156-165页 |
| 一、渐次整合与发展的历程—四川邮政的发展分期与阶段特性分析 | 第156-160页 |
| (一)内涵界分 | 第156页 |
| (二)发展分期 | 第156-158页 |
| (三)逐次整合与发展的递进式轨迹 | 第158-160页 |
| 二、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西方制度文明的渐次升级 | 第160-161页 |
| 三、轴线式的带状延展—核心地带形成过程中的内部完善与外围扩散—区间无差别的均衡扩充:四川邮政空间扩展模式的演化 | 第161页 |
| 四、空间塑造力的多样化与非对抗性 | 第161-162页 |
| 五、研究展望 | 第162-165页 |
| (一)在复原格局基础上的深化研究 | 第162-163页 |
| (二)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论 | 第163页 |
| (三)历史信息地理的研究设想 | 第163-165页 |
| 附录 | 第165-3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0-344页 |
| 后记 | 第34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