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的相关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的方法第18页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四化”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30页
    2.1 “四化”协调发展相关的概念界定第20-23页
        2.1.1 “四化”第20-22页
        2.1.2 协调发展第22页
        2.1.3 “四化”协调发展第22-23页
    2.2 “四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理论第23-26页
        2.2.1 协同理论第23-24页
        2.2.2 刘易斯模型第24-25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2.3 “四化”关系的理论分析第26-30页
第三章 广西“四化”发展现状分析第30-41页
    3.1 广西工业化的现状分析第30-32页
        3.1.1 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第31页
        3.1.2 广西工业就业水平第31页
        3.1.3 广西工业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第31-32页
    3.2 广西城镇化现状分析第32-36页
        3.2.1 人口城镇化发展第32-34页
        3.2.2 非农经济发展第34-35页
        3.2.3 城镇生活质量第35-36页
    3.3 广西农业现代化现状分析第36-38页
        3.3.1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第36-37页
        3.3.2 农业科技投入水平第37页
        3.3.3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第37-38页
        3.3.4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第38页
    3.4 广西信息化现状分析第38-41页
        3.4.1 信息产业发展第38-39页
        3.4.2 信息化应用第39-41页
第四章 广西“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第41-65页
    4.1 “四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建立第41-46页
        4.1.1 “四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41-42页
        4.1.2 “四化”水平评价指标的建立第42-46页
    4.2 模型建立第46-50页
        4.2.1 指标数据标准化第46-47页
        4.2.2 协调模型的构建第47-50页
    4.3 广西“四化”两两子系统的关联分析第50-58页
        4.3.1 数据说明第50页
        4.3.2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联分析第50-52页
        4.3.3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联分析第52-53页
        4.3.4 工业化与信息化关联分析第53-54页
        4.3.5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联分析第54-56页
        4.3.6 城镇化与信息化关联分析第56-57页
        4.3.7 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关联分析第57-58页
    4.4 “四化”子系统的协调度分析第58-63页
        4.4.1 “四化”发展趋势分析第59-62页
        4.4.2 “两化”协调水平分析第62-63页
    4.5 “四化”三子系统、四子系统协调度分析第63-65页
第五章 促进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5-70页
    5.1 增强工业化动力机能,协调发展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第65-66页
        5.1.1 加快发展工业化,推动产城融合第65页
        5.1.2 提高工业对农业的带动能力第65-66页
    5.2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工业化、城镇化第66-67页
        5.2.1 加快农业规模化与工业化融合第66页
        5.2.2 深入户籍改革,优先发展中小城镇第66-67页
    5.3 提升城镇化质量,协调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第67-68页
        5.3.1 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支撑工业化发展第67页
        5.3.2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城带乡第67-68页
    5.4 促进信息化与“三化”融合第68-70页
        5.4.1 发展信息工业,优化传统工业第68页
        5.4.2 提高“三农”信息化水平第68-69页
        5.4.3 创建信息化城市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宅商品房价格合理性评价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下一篇:非腈复合引发剂用于生物醋酸乙烯溶液聚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