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有效课堂的钥匙: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概述 | 第10-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1.基于研究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经历 | 第12页 |
2. 基于研究者自身工作经历的反思 | 第12-13页 |
3.基于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和项目的认识 | 第13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有效教学 | 第14-15页 |
2.英语有效教学 | 第15页 |
3.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 第15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启示 | 第16-18页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页 |
3.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二、管中窥豹:个案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21-28页 |
(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与“零起点” | 第21-22页 |
2.教师“单边行动”与“零效率” | 第22页 |
3.课堂气氛“平静如水”与“零互动” | 第22-23页 |
4.师生关系“冷若冰霜”与“零交流” | 第23页 |
(二)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 第23-28页 |
1.农村学校英语教师严重缺位,导致部分学生“零基础” | 第23-25页 |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导致课堂“零互动” | 第25-26页 |
3.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导致“零效率” | 第26-27页 |
4.教师专业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的缺失,教师缺乏“成长性” | 第27-28页 |
三、有效课堂的“味道”: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 第28-35页 |
(一)整体性:抓好每一个环节 | 第28-30页 |
1.每一堂课都是一件“好作品” | 第28-29页 |
2.每一堂课都是一座“好桥梁” | 第29-30页 |
(二)调适性:不可忽视的“度” | 第30-32页 |
1.“调教学”:好方法事半功倍 | 第30-31页 |
2.“调学生”:点燃课堂每一分钟 | 第31页 |
3.“调自己”:心态决定状态 | 第31-32页 |
(三)主体性: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 第32-33页 |
1.让学生有尊严 | 第32页 |
2.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 | 第32-33页 |
(四)民主性 :坦诚待人,将心比心 | 第33-35页 |
1.全员参与,“一个也不能少” | 第34页 |
2.分层教学,“人人有收获” | 第34-35页 |
四、自主、互助、快乐: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 第35-51页 |
(一)自主:英语课堂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 第35-41页 |
1.把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设计始终 | 第35-37页 |
2.让学生展示真正的自我 | 第37页 |
3.为学生搭造自主构建知识之桥 | 第37-38页 |
4.教会学生“说学” | 第38-40页 |
5.加一点智慧的佐料 | 第40页 |
6.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 | 第40-41页 |
(二)互动:英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 第41-45页 |
1.“小苹果”作用大 | 第41-42页 |
2.在“用”中学,“乐”中学 | 第42-43页 |
3.生生互踢连环球 | 第43-44页 |
4. 让小组成员荣辱与共 | 第44-45页 |
5. 和学生“商量”着学 | 第45页 |
(三)激趣:课堂因快乐而高效 | 第45-51页 |
1.引生入“胜” | 第46-47页 |
2.“动”与“静”适时转换 | 第47页 |
3.积极评价与鼓励 | 第47-48页 |
4.不妨“幽”自己一“默” | 第48-49页 |
5.仅仅热闹还不够 | 第49页 |
6.用心灵温暖心灵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