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对外沟通的基础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了解国内工业设计的土壤 | 第12-20页 |
2.1 设计教育尚不完备 | 第12-14页 |
2.2 大众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相对被动 | 第14-16页 |
2.3 把工业设计作为产品形成竞争力的捷径 | 第16-20页 |
2.3.1 缺乏对杨特定律的了解 | 第16-18页 |
2.3.2 宣传角度不准确 | 第18-19页 |
2.3.3 对技术创新深层的阻碍因素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探寻企业对工业设计认知之源 | 第20-28页 |
3.1 工业设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第20-22页 |
3.1.1 对"美"理式的探讨 | 第21页 |
3.1.2 对事物逻辑的探讨 | 第21-22页 |
3.2 工业设计从艺术设计中分离 | 第22-25页 |
3.2.1 掌握生产的主导权 | 第23页 |
3.2.2 工业设计有了服务的对象 | 第23-24页 |
3.2.3 工业设计师从艺术家和匠人中分离 | 第24-25页 |
3.3 对美的规律性探索开始偏向理性的实验分析 | 第25-28页 |
3.3.1 工业设计教育诞生 | 第25-26页 |
3.3.2 新的美学形式的诞生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企业需要深入对工业设计的了解 | 第28-39页 |
4.1 更高层面的设计关注 | 第28-30页 |
4.1.1 为视觉体验以外的感受进行设计 | 第28-29页 |
4.1.2 用设计表达一种文化理念 | 第29-30页 |
4.1.3 工业设计也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 第30页 |
4.2 参与设计需要更开放的思维 | 第30-31页 |
4.3 设计需要更多右脑思考 | 第31-32页 |
4.4 设计要解决的是一个问题的系统 | 第32-33页 |
4.5 设计没有最佳方法 | 第33页 |
4.6 设计过程需要建立模型 | 第33-34页 |
4.7 情感是设计逻辑的源头 | 第34页 |
4.8 隐藏在共识背后的分歧具有破坏作用 | 第34-35页 |
4.9 设计趋势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第35-39页 |
4.9.1 系统化对极简风格有促进作用 | 第37-38页 |
4.9.2 信息同质化对于造型趋势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工业设计师职责内的铺垫性工作 | 第39-45页 |
5.1 工业设计师要建立与企业的沟通意识 | 第39-40页 |
5.2 明确自身定位 | 第40-42页 |
5.3 设计师要明确对项目设计的解释权限 | 第42-45页 |
第六章 结合具体实践走近工业设计要真正解决的问题 | 第45-53页 |
6.1 解读设计项目 | 第45-46页 |
6.2 寻找设计入手点 | 第46-48页 |
6.3 在三维模型中实现设计想法 | 第48-49页 |
6.4 为了保证造型特点需要与结构设计师共同探讨 | 第49-51页 |
6.5 设计师要考虑生产以及装配因素 | 第51页 |
6.6 对项目进行反思 | 第51-52页 |
6.7 实践成果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