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 研究趋势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 系统分析法 | 第13-14页 |
(三) 实证分析法 | 第14页 |
四、基本框架 | 第14页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分析 | 第15-27页 |
第一节 城中村的概述 | 第15-21页 |
一、城中村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8页 |
(一) 城中村的概念 | 第15-17页 |
(二) 城中村的特征 | 第17-18页 |
二、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一) 积极影响 | 第18页 |
(二) 消极影响 | 第18-19页 |
三、城中村的改造 | 第19-21页 |
(一) 城中村改造的定义 | 第19页 |
(二) 城中村改造的争议 | 第19-20页 |
(三) 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依据与环节 | 第21-27页 |
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21-23页 |
(一) 产权制度理论基础 | 第21页 |
(二) 交易费用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二、二元结构理论 | 第23页 |
三、地租理论 | 第23-24页 |
四、城中村改造的环节 | 第24-27页 |
(一) 改造目标—实现新型城镇化 | 第24页 |
(二) 改造前提—科学规划,合理引导 | 第24-25页 |
(三) 改造重点—转变思想,融合文化 | 第25页 |
(四) 改造难点—筹集资金,安置生活 | 第25-26页 |
(五) 改造关键—平衡利益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城中村的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分析 | 第27-29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27页 |
(一)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 第27页 |
(二) 城中村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27页 |
二、现实背景 | 第27-29页 |
(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第28页 |
(二) 经济利益的驱动 | 第28页 |
(三)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城中村的改造现状 | 第29-32页 |
一、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分析 | 第29-31页 |
(一) 从改造的主体角度 | 第29-30页 |
(二) 从改造的形式角度 | 第30-31页 |
二、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 | 第32页 |
二、利益分配不平衡,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护 | 第32-33页 |
三、村民参与改造意愿不高,缺少对城市认同感 | 第33页 |
四、城市多样性消失,城市文脉断裂 | 第33页 |
五、改造强度过大,环境恶化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的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 第34-40页 |
一、建国以来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形成背景 | 第34-36页 |
(一) 建国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 | 第34-35页 |
(二) 刚性的户籍制度 | 第35页 |
(三) 人多地少的国情矛盾 | 第35-36页 |
(四) 传统的历史文化 | 第36页 |
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36-39页 |
(一)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二元差距的拉大 | 第36-37页 |
(二) 改革开放到1990年初期二元差距有所缩小 | 第37-38页 |
(三) 1990年以后二元差距又呈现扩大趋势 | 第38-39页 |
三、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与城中村改造的内在冲突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的现实原因 | 第40-42页 |
一、立法薄弱,管理不完善,监控不足 | 第40页 |
二、城市建设的规划不当 | 第40-41页 |
三、利益成本探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分析 | 第42-52页 |
第一节 国内城中村的改造实践 | 第42-48页 |
一、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先行者 | 第42-43页 |
二、珠海—“三赢”的改造模式 | 第43-44页 |
三、深圳—设立城中村改造基金 | 第44页 |
四、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城中村改造案例分析 | 第44-48页 |
(一) 北外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二) 北外滩政府规划 | 第46-47页 |
(三) 北外滩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 第47页 |
(四) 北外滩城中村改造推进措施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国外城中村的改造实践 | 第48-52页 |
一、英国—成立专门化公司 | 第48-49页 |
二、美国—私有化住房计划与城市更新结合 | 第49-50页 |
三、韩国“新村运动”—教育培训与改造结合 | 第50页 |
四、国外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路径探析 | 第52-61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原则 | 第52-55页 |
一、以民为本,让利于民 | 第53页 |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 第53-54页 |
三、分配公正,利益共享 | 第54-55页 |
四、民主决策,科学改造 | 第55页 |
五、生态改善,持续发展 | 第55页 |
第二节 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 第55-61页 |
一、改革体制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56页 |
二、科学合理规划,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 第56-57页 |
三、探索利益保障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 第57-58页 |
四、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升村民主体意识 | 第58-59页 |
五、统一落实安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9-60页 |
六、注重文化融合,建设和谐社区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