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流动儿童人际信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个人积极品质的中介效应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1.1.1 流动儿童第13页
        1.1.2 社会适应第13-14页
        1.1.3 个人积极品质第14页
        1.1.4 人际信任第14-15页
        1.1.5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第15页
    1.2 社会适应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社会适应的相关理论第15-16页
        1.2.2 社会适应的测量第16-17页
    1.3 国内外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1 国外移民儿童社会适应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国内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个人积极品质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人际信任的研究现状第21页
    1.6 社会适应相关研究第21-23页
        1.6.1 社会适应与人际信任第21-22页
        1.6.2 社会适应与积极心理品质第22页
        1.6.3 人际信任与积极心理品质第22-23页
    1.7 人际信任内隐实验研究第23页
    1.8 问题的提出第23-25页
        1.8.1 现有测量工具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8.2 现状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8.3 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第2章 研究构想第25-29页
    2.1 研究目的第25页
    2.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2.2.1 实践意义第25-26页
        2.2.2 理论意义第26页
        2.2.3 方法意义第26页
    2.3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假设第26-28页
        2.3.1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26-27页
        2.3.2 研究假设第27-28页
    2.4 研究方法第28-29页
        2.4.1 文献综述法第28页
        2.4.2 访谈法第28页
        2.4.3 统计分析法第28页
        2.4.4 内隐联想测验法第28-29页
第3章 个人积极品质的修订和信效度验证第29-43页
    3.1 研究目的第29页
    3.2 研究程序第29-31页
        3.2.1 个人积极品质量表的理论建构第29-30页
        3.2.2 编制初测量表与初测第30-31页
        3.2.3 题目筛选第31页
        3.2.4 正式施测第31页
    3.3 结果第31-39页
        3.3.1 各个题目与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第31-32页
        3.3.2 临界t检验结果第32页
        3.3.3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第32-35页
        3.3.4 个人积极量表因素的命名第35-36页
        3.3.5 个人积极品质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6-38页
        3.3.6 个人积极品质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8-39页
    3.4 讨论第39-41页
        3.4.1 个人积极品质量表心理测量学考量第39-40页
        3.4.2 本研究研究局限与不足第40-41页
    3.5 结论第41-43页
第4章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人际信任及个人积极品质的关系第43-57页
    4.1 研究目的第43页
    4.2 研究假设第43页
    4.3 研究方法第43-45页
        4.3.1 研究对象第43-44页
        4.3.2 研究工具第44页
        4.3.3 程序第44-45页
        4.3.4 统计方法第45页
    4.4 结果第45-53页
        4.4.1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及人际信任、个人积极品质的总体特点第45-46页
        4.4.2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上的差异比较第46-47页
        4.4.3 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在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上的差异比较第47-48页
        4.4.4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第48-49页
        4.4.5 流动儿童个人积极品质总分、人际信任总分对社会适应的预测第49-50页
        4.4.6 流动儿童个人积极品质在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第50-52页
        4.4.7 流动儿童个人积极品质在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第52-53页
    4.5 讨论第53-56页
        4.5.1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人际信任、个人积极品质的总体特点分析第53页
        4.5.2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上的差异比较第53-54页
        4.5.3 流动儿童家庭状况在社会适应、人际信任与个人积极品质上的差异第54-55页
        4.5.4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第55页
        4.5.5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第55-56页
        4.5.6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个人积极品质和人际信任的中介分析第56页
    4.6 结论第56-57页
第5章 流动儿童内隐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第57-63页
    5.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57页
    5.2 研究假设第57-58页
    5.3 研究方法第58-60页
        5.3.1 被试第58页
        5.3.2 测量工具第58-59页
        5.3.3 实验程序第59页
        5.3.4 实验过程第59-60页
        5.3.5 数据统计第60页
    5.4 实验结果第60-61页
        5.4.1 流动儿童人际信任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分数的计算第60页
        5.4.2 流动儿童人际信任的内隐效应结果第60-61页
        5.4.3 流动儿童内隐人际信任与外显人际信任、社会适应的相关第61页
    5.5 讨论第61-62页
        5.5.1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范式及人际信任的内隐效应第61-62页
        5.5.2 流动儿童内隐人际信任与外显人际信任、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第62页
    5.6 结论第62-63页
第6章 总讨论第63-65页
第7章 本文总结论、创新点和不足第65-67页
    7.1 总结论第65页
    7.2 研究的创新点第65-66页
        7.2.1 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第65-66页
        7.2.2 研究方法第66页
        7.2.3 研究内容第66页
    7.3 研究的不足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第73-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的领域特异性与加工特定性
下一篇:目标形状辨别难度对N2pc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