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大气论文--煤(岩石)与瓦斯突出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觉光寺煤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影响范围及消突效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突出机理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保护层开采理论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划定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倾斜煤层上保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规律分析第19-27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上保护层开采后底板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第19-21页
        2.2.1 沿垂直方向分布规律第19-21页
        2.2.2 沿走向方向分布规律第21页
    2.3 上保护层开采后底板位移变化规律第21-22页
    2.4 上保护层开采后底板岩体破坏深度分析第22-24页
    2.5 上保护层开采后底板透气性变化规律第24-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倾斜煤层上保护层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第27-51页
    3.1 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简介第27-31页
        3.1.1 FLAC 3D程序的特点第27-28页
        3.1.2 FLAC3D程序的计算原理第28-31页
    3.2 数值模拟方案第31-33页
        3.2.1 矿井数值模拟实验原型地质条件第31页
        3.2.2 FLAC 3D模型的建立第31-32页
        3.2.3 模型运算条件设置和参数确定第32-33页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3-43页
        3.3.1 被保护层垂直应力分布变化第34-37页
        3.3.2 被保护层垂直位移分布变化第37-40页
        3.3.3 塑性区的分布变化第40-43页
    3.4 根据计算结果划定觉光寺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第43-48页
        3.4.1 卸压保护准则判定依据第43-45页
        3.4.2 沿倾向卸压角的确定第45-46页
        3.4.3 沿走向卸压角的确定第46-48页
        3.4.4 划定准则结果对比分析第48页
    3.5 本章小节第48-51页
第四章 觉光寺矿上保护层开采的保护效果现场试验研究第51-69页
    4.1 现场试验概况第51-53页
        4.1.1 矿井基本情况第51-52页
        4.1.2 矿井开拓及开采第52-53页
        4.1.3 矿井瓦斯赋存情况第53页
        4.1.4 上保护层考察区概况第53页
    4.2 现场考察内容及方案第53-56页
        4.2.1 现场考察技术内容第53-54页
        4.2.2 现场试验方案第54-56页
    4.3 现场考察参数的测定及结果分析第56-64页
        4.3.1 瓦斯压力的测定方案第56-58页
        4.3.2 瓦斯压力的结果分析第58-60页
        4.3.3 瓦斯流量的测定分析第60-62页
        4.3.4 透气性系数的测定第62-63页
        4.3.5 透气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第63-64页
    4.4 上保护层开采后的保护范围划定第64-67页
        4.4.1 残余瓦斯含量的测定第64-65页
        4.4.2 上保护层开采沿倾向的卸压角第65-66页
        4.4.3 上保护层开采沿走向的卸压角第66-67页
        4.4.4 上保护层开采的安全超前距离第67页
    4.5 本章小节第67-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70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70页
    5.3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参与项目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OS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IT服务请求管理模型及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