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论文--草莓论文

草莓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

缩略词表第6-8页
中文摘要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5页
    1 概念第12-13页
    2 叶片和根系的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现状简述第13-16页
    3 水分胁迫与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述第16-27页
    4 水分胁迫与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研究进展第27-30页
    5 水分胁迫与特异蛋白第30-31页
    6 水分胁迫与SA第31-32页
    7 水分胁迫与Pro第32-35页
第二章 干旱对草莓光合日变化和光饱和点的影响第35-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2 结果分析第37-44页
        2.1 土壤水分胁迫对草莓光合日变化进程的影响第37-42页
        2.2 土壤水分胁迫对草莓光饱和点的影响第42-44页
    3 讨论第44-47页
第三章 土壤逐渐干旱对草莓光合作用及光系统活性的影响第47-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2 结果分析第49-58页
        2.1 土壤田间持水量、Ψw、LWC和Chl含量的变化第49-51页
        2.2 光合参数的响应第51-54页
        2.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第54-56页
        2.4 恢复过程中草莓光合作用、气体交换的响应第56-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第四章 土壤重复持续干旱和恢复对草莓光合系统活性的影响第60-7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0-61页
    2 结果分析第61-74页
        2.1 第一次干旱和恢复对草莓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61-67页
        2.2 第二次干旱和恢复对草莓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67-73页
        2.3 重复干旱对叶片水势(Ψw)和叶片叶绿素含量(Chl)的影响第73-74页
    3 讨论第74-78页
第五章 根际复渗透胁迫对草莓光合机构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78-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2 结果分析第79-91页
        2.1 第一次渗透胁迫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第79-84页
        2.2 第二次渗透胁迫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第84-88页
        2.3 渗透胁迫过程中质膜相对电导率(RCM)的变化第88-91页
    3 讨论第91-96页
第六章 部分根系干旱对草莓植株光合作用及信号传导的研究第96-10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6-97页
    2 结果分析第97-104页
        2.1 部分根系干旱对Ψw、RWC、Chl含量的影响第97-99页
        2.2 部分根系干旱对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第99-101页
        2.3 部分根系干旱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101-102页
        2.4 部分根系干旱过程中根系、叶片ABA含量的变化第102页
        2.5 部分根系干旱过程中根系、叶片SA含量的变化第102-103页
        2.6 ABA与SA的关系第103-104页
    3 讨论第104-108页
第七章 土壤逐渐干旱和恢复进程中外源SA对草莓抗旱生理的作用第108-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8-111页
    2 结果分析第111-116页
        2.1 逐渐干旱进程中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变化第111页
        2.2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111-112页
        2.3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SOD活性的影响第112-113页
        2.4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A—POD活性的影响第113页
        2.5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G—POD活性的影响第113-114页
        2.6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DHAR活性的影响第114-115页
        2.7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MDA含量的影响第115页
        2.8 逐渐干旱进程中SA对游离Pro含量的影响第115-116页
    3 讨论第116-121页
第八章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外源SA对草莓抗旱生理的影响第121-1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1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2-127页
        2.1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122-123页
        2.2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SOD活性的影响第123页
        2.3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A-POD活性的影响第123-124页
        2.4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G-POD活性的影响第124-125页
        2.5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DHAR活性的影响第125页
        2.6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MDA含量的影响第125-126页
        2.7 持续干旱和恢复进程中SA对游离Pro含量的影响第126-127页
    3 讨论第127-131页
第九章 讨论第131-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8页
英文摘要第148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ZL公司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