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9页 |
1.1.2 问题解决教学的可行性 | 第9页 |
1.1.3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已有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化学问题 | 第16页 |
2.1.2 化学问题解决 | 第16页 |
2.1.3 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 第16-18页 |
2.1.4 问题解决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2.2.3 PBL教学理论 | 第19-21页 |
3 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 | 第21-27页 |
3.1 调查内容和目的 | 第21页 |
3.2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3.3 调查方法 | 第21页 |
3.4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21-27页 |
4 化学问题解决模型 | 第27-38页 |
4.1 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型 | 第27-29页 |
4.2 化学问题解决模型的特点 | 第29-31页 |
4.2.1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29-30页 |
4.2.2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整合三维目标 | 第30-31页 |
4.2.3 以学生活动为线索,注重方法和情感获得 | 第31页 |
4.2.4 以情感体验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第31页 |
4.3 化学问题解决模型的教学策略 | 第31-38页 |
4.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 | 第31-33页 |
4.3.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障问题解决有效进行 | 第33-35页 |
4.3.3 引导学生反思,强化问题解决教学功效 | 第35-38页 |
5 实践研究 | 第38-56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5.2 研究对象 | 第38-39页 |
5.2.1 实验对象 | 第38页 |
5.2.2 样本大小 | 第38页 |
5.2.3 研究对象选择的合理性 | 第38-39页 |
5.3 研究内容 | 第39页 |
5.4 变量控制 | 第39页 |
5.4.1 自变量 | 第39页 |
5.4.2 因变量 | 第39页 |
5.4.3 控制变量 | 第39页 |
5.5 数据的收集方法 | 第39页 |
5.6 研究过程 | 第39页 |
5.7 教学实录与反思 | 第39-50页 |
5.7.1 化学概念知识教学实录 | 第40-45页 |
5.7.2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实录 | 第45-50页 |
5.8 实施效果及分析 | 第50-56页 |
5.8.1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 | 第51页 |
5.8.2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51-56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第56-58页 |
注释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1 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1 | 第61-63页 |
附录2 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2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