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基于赏识教育的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8页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8-9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9-10页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9页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9-10页
    1.4 国内外赏识教育思想第10-13页
        1.4.1 国外赏识教育思想第10-11页
        1.4.2 国内赏识教育思想第11-13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3-1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2.1.1 赏识教育第13-14页
        2.1.2 物理学困生第14-15页
    2.2 理论基础第15-19页
        2.2.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第15-16页
        2.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16-17页
        2.2.3 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理论第17页
        2.2.4 行为强化理论第17-18页
        2.2.5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第18-19页
第3章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调查第19-27页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第19页
    3.2 调查对象第19页
    3.3 调查结果分析第19-27页
        3.3.1 初中物理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特点分析第20-25页
        3.3.2 学困生对教师评价的反馈第25-27页
第4章 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机理、原则和策略第27-42页
    4.1 赏识教育转化物理学困生的机理第27-28页
    4.2 赏识教育转化物理学困生的实施原则第28-30页
    4.3 赏识教育转化物理学困生的实施策略第30-42页
        4.3.1 以爱为基,培养师生情感第30-31页
        4.3.2 挖掘闪光点,赏识学困生第31-32页
        4.3.3 巧用赏识性评价第32-33页
        4.3.4 挖掘赏识因素,搭建赏识平台第33-36页
        4.3.5 实施分类与分层赏识教育第36-39页
        4.3.6 个别辅导,成绩激励第39-40页
        4.3.7 发挥赏识榜样的示范作用第40-41页
        4.3.8 联合班集体、家长、任课教师的教育合力第41-42页
第5章 基于赏识教育的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第42-60页
    5.1 实验设计与实施第42-43页
        5.1.1 研究目的第42页
        5.1.2 研究对象第42页
        5.1.3 研究方案第42页
        5.1.4 实践过程第42-43页
    5.2 实验结果分析第43-53页
        5.2.1 物理学困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比较第43-51页
        5.2.2 学困生成绩的比较研究第51-53页
    5.3 实验结论第53页
    5.4 学困生转化案例第53-60页
第6章 总结与反思第60-62页
    6.1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收获第60-61页
    6.2 反思不足之处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附录第63-68页
    附录A: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第63-66页
    附录B:关于初中生物理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调查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羟考酮在剖宫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KRP203对大鼠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