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3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1章 云南民族音乐风格二胡协奏曲的基本概况 | 第12-15页 |
1.1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概述 | 第12-13页 |
1.2 云南民族风格二胡协奏曲的代表作品 | 第13-15页 |
第2章 二胡协奏曲《望夫云》、《阿诗玛》的曲式结构分析 | 第15-37页 |
2.1 《望夫云》的曲式结构分析 | 第15-28页 |
2.1.1“相会”乐段 | 第15-18页 |
2.1.2“出宫”乐段 | 第18-24页 |
2.1.3“沉海”乐段 | 第24-25页 |
2.1.4“化云”乐段 | 第25-28页 |
2.2 《阿诗玛》的曲式结构分析 | 第28-35页 |
2.3 两首协奏曲曲式结构的创作共性 | 第35-37页 |
第3章 二胡协奏曲《望夫云》、《阿诗玛》的音乐本体呈现 | 第37-47页 |
3.1 旋律与调性 | 第37-40页 |
3.1.1 旋律 | 第37-39页 |
3.1.2 调性 | 第39-40页 |
3.2 节拍与速度 | 第40-47页 |
3.2.1 散板的运用 | 第40-41页 |
3.2.2 特殊节奏型的运用 | 第41-45页 |
3.2.3 特殊节拍的运用 | 第45-47页 |
第4章 二胡协奏曲《望夫云》、《阿诗玛》在演奏技法上的运用 | 第47-57页 |
4.1 右手运弓的把控 | 第47-50页 |
4.2 揉弦音色的形成 | 第50-53页 |
4.3 换把技巧的运用 | 第53-57页 |
第5章 云南民族音乐风格在素材应用上的表现 | 第57-63页 |
5.1 注重“情、景、事”合一及民族元素的情趣表现 | 第57-60页 |
5.2 重视中西结合的表演形式和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观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