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异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3 特色和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方法 | 第19-2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9-20页 |
2.1.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页 |
2.1.3 灌溉与盐渍化土壤状况 | 第20-21页 |
2.2 野外考察与数据来源 | 第21-26页 |
2.2.1 野外考察方式与内容 | 第21页 |
2.2.2 野外样品采集 | 第21-24页 |
2.2.3 样品处理与相关数据的收集 | 第24-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2.3.1 遥感数据预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2.3.2 盐渍化分类标准 | 第27-28页 |
2.3.3 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异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 | 第29-35页 |
3.1 土壤盐渍化分类基本原理 | 第29页 |
3.1.1 监督分类基本原理 | 第29页 |
3.1.2 决策树分类基本原理 | 第29页 |
3.2 土壤盐渍化遥感影像解译的判定指标 | 第29-31页 |
3.2.1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第29-31页 |
3.2.2 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 | 第31页 |
3.2.3 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31页 |
3.3 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 | 第31-35页 |
3.3.1 训练样本的建立 | 第31-32页 |
3.3.2 监督分类的实现 | 第32页 |
3.3.3 决策树分类的实现 | 第32-34页 |
3.3.4 分类精度检验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间变异分析 | 第35-46页 |
4.1 流域内土壤盐渍化面积变化 | 第35-36页 |
4.2 流域不同程度土壤盐渍化的转移矩阵分析 | 第36-37页 |
4.3 流域耕地内部不同程度盐渍化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4.3.1 流域耕地边界提取 | 第37-38页 |
4.3.2 耕地内不同程度盐渍化时间变异分析 | 第38页 |
4.4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流域盐渍化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38-44页 |
4.4.1 灌溉方式转变对盐渍化面积的影响 | 第38-40页 |
4.4.2 不同灌溉方式下夏秋两季土壤盐分的统计特征 | 第40-42页 |
4.4.3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盐基指标的季节变化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4.4.4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盐渍化类型的季节差异 | 第43-44页 |
4.5 不同灌溉水源与年限同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空间变异分析 | 第46-60页 |
5.1 不同灌溉方式下流域盐基离子的垂向分布差异分析 | 第46-51页 |
5.1.1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盐基离子的分布差异对比分析 | 第46-48页 |
5.1.2 不同灌溉方式下盐基离子的土壤垂向分布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5.2 不同灌溉方式下耕地盐渍化空间分布对比分析 | 第51-57页 |
5.2.1 耕地单元的划分 | 第51-52页 |
5.2.2 土壤盐渍化空间变化分析 | 第52-57页 |
5.3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分析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