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论文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城市群路网规划与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路网评价方法与指标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路网提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7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市群路网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18-30页 |
2.1. 城市群路网评价的概念与内容 | 第18页 |
2.2. 道路网评价指标 | 第18-25页 |
2.2.1 技术性能评价指标 | 第19-23页 |
2.2.2 经济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2.2.3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 第24-25页 |
2.3. 构建基于HRRS-GIS的城市群路网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9页 |
2.3.1. 指标体系内容 | 第25页 |
2.3.2. 构建评价模型 | 第25-28页 |
2.3.3. 综合评价过程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HRRS的城市群路网模板-对象方法提取 | 第30-55页 |
3.1. HRRS中道路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3.2.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31-36页 |
3.2.1. 高分遥感影像灰度化处理 | 第32-33页 |
3.2.2. 道路特征增强处理 | 第33-36页 |
3.3. 基于高分可见光影像道路常用提取方法研究 | 第36-38页 |
3.3.1. 数学形态学方法 | 第36-37页 |
3.3.2. 道路边缘检测 | 第37-38页 |
3.4. 直道模板匹配提取 | 第38-41页 |
3.4.1. 算法原理 | 第38页 |
3.4.2. 算法过程处理 | 第38-41页 |
3.5. 弯道的面向对象方法提取 | 第41-48页 |
3.5.1. 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计算 | 第43-45页 |
3.5.2. 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3.5.3. 面向对象分类算法 | 第46-48页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3.6.1. 实验区域与数据 | 第48-49页 |
3.6.2. 道路提取方法分析与比较 | 第49-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HRRS-GIS的城市群路网评价的演变分析 | 第55-64页 |
4.1. 基于HRRS-GIS评价体系的路网评价 | 第55-57页 |
4.1.1. 路网密度 | 第55-56页 |
4.1.2. 人均道路占有率 | 第56页 |
4.1.3. 路网面积密度 | 第56页 |
4.1.4. 等级级配 | 第56页 |
4.1.5. 路网路均GDP | 第56-57页 |
4.2. 路网评价技术的方案 | 第57-60页 |
4.2.1. 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 | 第58-59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第59-60页 |
4.3. 基于HRRS提取信息的城市群路网演变实例分析 | 第60-63页 |
4.3.1. 地域研究空间的选定 | 第60页 |
4.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60-61页 |
4.3.3. 路网密度在时空上的演化 | 第61-63页 |
4.3.4. 城市群路网的十年发展态势建议 | 第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HRRS-GIS的城市群路网演变信息评价系统的实现 | 第64-70页 |
5.1. 系统开发平台 | 第64-66页 |
5.1.1. 系统开发设计工具 | 第64-65页 |
5.1.2. 软件平台简介 | 第65页 |
5.1.3. 系统开发环境 | 第65-66页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6页 |
5.3. 系统功能及实现 | 第66-69页 |
5.3.1. 图像展示模块 | 第66-67页 |
5.3.2. 路网信息提取模块 | 第67-68页 |
5.3.3. 城市群路网演变信息评价模块设计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主要完成工作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