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花生疮痂病病原学及侵染特性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痂圆孢属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 痂圆孢属真菌的特征及分类 | 第13页 |
2 痂圆孢属真菌引致病害及症状描述 | 第13-16页 |
2.1 柑橘疮痂病 | 第13-14页 |
2.2 葡萄黑痘病 | 第14页 |
2.3 木薯痂圆孢徒长病 | 第14-15页 |
2.4 花生疮痂病 | 第15页 |
2.5 其他引致病害 | 第15-16页 |
3 痂圆孢属真菌引致病害发生规律 | 第16-17页 |
4 痂圆孢属真菌的致病机制 | 第17-20页 |
4.1 痂囊腔菌素 | 第17-18页 |
4.2 赤霉素 | 第18页 |
4.3 寄主品种抗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辽宁花生疮痂病田间调查及病原学研究 | 第20-46页 |
第一节 辽宁花生疮痂病田间调查及病原鉴定 | 第20-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1.1 辽宁花生疮痂病田间调查 | 第21页 |
1.2 花生疮痂病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21-22页 |
1.3 柯赫氏法则证病 | 第22页 |
1.4 病原菌鉴定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2.1 花生疮痂病田间症状 | 第23-24页 |
2.2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情况 | 第24-26页 |
2.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第26页 |
2.4 柯赫氏法则证病结果 | 第26-27页 |
2.5 病原菌鉴定 | 第27-3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辽宁花生疮痂病菌培养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35页 |
1.2 形态学和培养特性观察 | 第35-36页 |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6-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2.1 表型特性 | 第38-41页 |
2.2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1-44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病性鉴定 | 第46-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1.2 接种方法 | 第46页 |
1.3 试验区设置 | 第46-47页 |
1.4 调查方法 | 第47页 |
1.5 品种抗病性评价标准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2.1 抗病性鉴定结果 | 第47-49页 |
2.2 花生品种抗病指数方差分析 | 第4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花生疮痂病初侵染来源及流行时间动态研究 | 第51-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51页 |
1.2 田间初侵染来源 | 第51-52页 |
1.3 病原菌侵染部位测定 | 第52页 |
1.4 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 第52页 |
1.5 冠层环境对花生疮痂病流行的影响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2.1 田间初侵染来源 | 第52-54页 |
2.2 病原菌侵染部位测定结果 | 第54页 |
2.3 花生疮痂病季节流行曲线 | 第54-56页 |
2.4 花生疮痂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 | 第56-57页 |
2.5 冠层环境对花生疮痂病流行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特性研究 | 第60-74页 |
第一节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条件研究 | 第60-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1.1 供试材料和接种方法 | 第60页 |
1.2 温度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0页 |
1.3 湿度持续时间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0页 |
1.4 温度与湿度持续时间组合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0页 |
1.5 菌龄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0-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2.1 温度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1页 |
2.2 湿度持续时间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1-62页 |
2.3 湿度持续时间与温度组合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2页 |
2.4 菌龄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62-6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二节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过程及寄主抗性响应 | 第65-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1.1 供试材料及接种方法 | 第65页 |
1.2 病原菌侵染过程观察 | 第65-66页 |
1.3 寄主抗病相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第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2.1 病原菌侵染过程 | 第66-67页 |
2.2 病原菌侵染对花生防御酶活性影响 | 第67-7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