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碳排放核算、预算与碳排放权配置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1.2.1 家庭碳排放问题 | 第9-13页 |
1.2.2 家庭碳排放的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2.3 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3 论文思路与框架 | 第17-20页 |
1.3.1 论文思路 | 第17-18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20-26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低碳经济 | 第20页 |
2.1.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21页 |
2.1.3 产权理论 | 第21-22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2.2.1 碳核算 | 第22-24页 |
2.2.2 碳预算 | 第24-26页 |
3 家庭碳核算 | 第26-34页 |
3.1 核算范围 | 第26-28页 |
3.1.1 碳源/碳汇 | 第26页 |
3.1.2 碳源核算范围 | 第26-27页 |
3.1.3 本文核算范围 | 第27-28页 |
3.2 核算方法及应用 | 第28-30页 |
3.2.1 核算方法 | 第28-29页 |
3.2.2 核算应用 | 第29-30页 |
3.3 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30-34页 |
4 家庭碳预算 | 第34-40页 |
4.1 预算方法 | 第34-35页 |
4.2 基准线设置 | 第35-36页 |
4.2.1 基于最低生活需求的基准线 | 第35页 |
4.2.2 基于公共资源均等化的基准线 | 第35-36页 |
4.2.3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准线 | 第36页 |
4.3 实践意义 | 第36-40页 |
5 家庭碳排放权配置与低碳策略选择 | 第40-46页 |
5.1 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碳排放初始分配方法 | 第40-43页 |
5.1.1 生存型阶段的家庭碳排放权配置 | 第40-41页 |
5.1.2 发展型阶段的家庭碳排放权配置 | 第41-42页 |
5.1.3 享受型阶段的家庭碳排放权配置 | 第42-43页 |
5.2 家庭碳排放权配置路径 | 第43-44页 |
5.2.1 预算内与超预算 | 第43页 |
5.2.2 构建家庭“碳币” | 第43-44页 |
5.2.3 家庭碳交易是市场化的减碳路径 | 第44页 |
5.3 建立低碳家庭的评价与奖励制度 | 第44-46页 |
5.3.1 探索回购家庭减碳部分的配置的政策 | 第44页 |
5.3.2 制定奖励低碳家庭的减碳贡献的政策 | 第44-45页 |
5.3.3 构建阶梯式家庭超预算碳排放的征税政策 | 第45-4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6-50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