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案件基本情况 | 第11-19页 |
| 一、案情介绍及裁决结果 | 第11-13页 |
| (一)孟宪东诉李宝海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 第11页 |
| (二)杨承熙诉陈自勇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 第11-12页 |
| (三)邵强诉杨传奇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 第12-13页 |
| 二、案件的分歧意见和争议焦点 | 第13-19页 |
| (一)案件各自的分歧意见 | 第13-16页 |
| (二)争议焦点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案件的法理分析 | 第19-31页 |
| 一、交强险分责分项赔付制度概述 | 第19-22页 |
| (一)交强险和分责分项赔付的概念 | 第19-20页 |
| (二)我国交强险的功能定位及其立法矛盾评析 | 第20-22页 |
| 二、其它国家或地区交强险法律制度参考 | 第22-24页 |
| (一)德国交强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参考 | 第22页 |
| (二)日本交强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参考 | 第22-23页 |
| (三)台湾地区交强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参考 | 第23-24页 |
| 三、案件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 | 第24-31页 |
| (一)《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法律效力评析 | 第24-27页 |
| (二)《交强险条款》的法律属性及第八条第一款法律效力评析 | 第27-29页 |
| (三)最高法院复函的法律效力问题评析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案例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 第31-36页 |
| 一、案例研究的结论 | 第31-32页 |
| (一)对《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法律效力的结论 | 第31页 |
| (二)对《交强险条款》法律属性及第八条第一款效力的结论 | 第31-32页 |
| (三)对最高法复函效力的结论 | 第32页 |
| 二、案例研究启示 | 第32-36页 |
| (一)形式上解决对争议焦点的分歧需通过立法的规制 | 第32-33页 |
| (二)实质上解决对争议焦点的分歧需完善交强险的赔偿制度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个人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