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电沉积ZnO纳米阵列膜和ZnO/汞溴红杂化膜及其光学和光电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前言第12-13页
   ·ZnO 的晶体结构和特性第13-14页
   ·ZnO 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方法及其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第14-19页
     ·ZnO 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方法第14-17页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第14-15页
       ·磁控溅射法第15页
       ·气相法外延法第15-16页
       ·激光脉冲沉积第16页
       ·溶液生长法第16页
       ·电沉积法第16-17页
     ·ZnO 纳米棒阵列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第17-19页
       ·ZnO 纳米棒阵列在LED 中的应用第17-18页
       ·ZnO 纳米棒在激光器中的应用第18页
       ·ZnO 纳米棒在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18-19页
   ·电沉积制备ZnO 及ZnO 基无机/有机杂化膜的研究进展第19-26页
     ·电沉积ZnO 的基本机理第19-20页
     ·电沉积ZnO 膜第20-21页
     ·电沉积ZnO/表面活性剂杂化膜第21-22页
     ·电沉积ZnO/染料杂化膜第22-26页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本课题的提出第26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7页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第28-32页
   ·实验设备简述第28-29页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第29-30页
     ·实验材料第29页
     ·实验所用仪器第29-30页
   ·测试方法第30-32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0页
     ·X 射线衍射第30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30-31页
     ·荧光分光光度计第31-32页
第三章 电化学沉积ZnO 纳米棒及其发光特性第32-53页
   ·引言第32页
   ·实验部分第32-33页
     ·导电玻璃的清洗第32页
     ·ZnO 纳米棒的生长与表征第32-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51页
     ·导电玻璃尺寸的影响第33-36页
       ·电流-时间曲线第33-34页
       ·SEM 分析第34-36页
     ·对电极的影响第36-38页
       ·电流-时间曲线第36页
       ·SEM 分析第36-38页
       ·XRD 分析第38页
     ·Zn~(2+)浓度的影响第38-46页
       ·电流-时间曲线第38-40页
       ·SEM 分析第40-43页
       ·XRD 分析第43-44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44-46页
     ·沉积电位的影响第46-51页
       ·电流-时间曲线第46页
       ·SEM 分析第46-49页
       ·XRD 分析第49-50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电沉积ZnO/汞溴红杂化膜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第53-72页
   ·引言第53页
   ·实验部分第53-57页
     ·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第53-54页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制作及光伏性能的评价第54-57页
       ·染料的配制第54页
       ·阳极膜的制备第54页
       ·电解质溶液的配制第54-55页
       ·对电极的制备第55页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组装第55页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测试第55页
       ·染料吸附量的测定第55-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不同对电极的影响第57-59页
       ·SEM 分析第57-58页
       ·XRD 分析第58-59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59页
     ·汞溴红浓度的影响第59-63页
       ·SEM 分析第59-62页
       ·XRD 分析第62-63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63页
     ·Zn~(2+)浓度的影响第63-67页
       ·SEM 分析第63-66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66-67页
     ·沉积电位的影响第67-70页
       ·SEM 分析第67-69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69-70页
   ·基于ZnO 纳米棒和汞溴红染料的太阳电池研究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和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元器件用内电极导电银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负载钯和钯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