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农业保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农业保险概念 | 第20页 |
2.2 农业保险分类 | 第20页 |
2.3 农业保险特征 | 第20-21页 |
2.3.1 区域性 | 第21页 |
2.3.2 连续性 | 第21页 |
2.3.3 高风险性 | 第21页 |
2.3.4 政策性 | 第21页 |
2.4 农业保险功能 | 第21-22页 |
2.5 农业保险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5.1 农业保护理论 | 第22-23页 |
2.5.2 福利经济理论 | 第23页 |
2.5.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天津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 天津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4页 |
3.2 天津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3.2.1 农业风险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保险势在必行 | 第24-25页 |
3.2.2 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险种情况 | 第25-26页 |
3.2.3 天津农险服务水平在提高 | 第26页 |
3.3 天津市农业保险的相应机制 | 第26-28页 |
3.3.1 制度先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第26页 |
3.3.2 延伸网络,壮大基层保险队伍 | 第26-27页 |
3.3.3 明确流程,加强农险服务强度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天津市农户保险认知和行为分析 | 第28-32页 |
4.1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 | 第28-29页 |
4.2 性别与投保意愿 | 第29页 |
4.3 年龄与投保意愿 | 第29-30页 |
4.4 家庭年人均收入与投保意愿 | 第30页 |
4.5 农民不购买农业保险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天津市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5.1 政府方面 | 第32-33页 |
5.1.1 政策法律不完善 | 第32页 |
5.1.2 政府补助力度不足 | 第32页 |
5.1.3 缺乏针对性监管部门 | 第32页 |
5.1.4 农业保险受限农业保护机制 | 第32-33页 |
5.2 农业保险公司方面 | 第33页 |
5.2.1 保险覆盖面积低,险种数量少 | 第33页 |
5.2.2 农险人才匮乏 | 第33页 |
5.3 农民方面 | 第33-35页 |
5.3.1 农户保险意识淡薄 | 第33-34页 |
5.3.2 就业结构改变 | 第34页 |
5.3.3 经济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5.4 市场方面 | 第35-38页 |
5.4.1 商业性农业保险缺失 | 第35页 |
5.4.2 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 第35页 |
5.4.3 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5.4.4 市场变化的导向 | 第36-3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8-4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38-42页 |
6.2.1 健全农业保险的法律 | 第38-39页 |
6.2.2 增加政府补助力度 | 第39页 |
6.2.3 成立独立监管部门 | 第39页 |
6.2.4 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 第39页 |
6.2.5 增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39-40页 |
6.2.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保险的意识 | 第40页 |
6.2.7 刺激商业性农险发展,发展不同规格指标 | 第40-41页 |
6.2.8 建立大灾风险基金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 第41页 |
6.2.9 创新农险经营方式 | 第41页 |
6.2.10 建设小型农场,构建规模化经营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