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污泥和生活垃圾/生物质的混合热利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污泥的主要处理方式第13-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17页
        1.3.1 国内外污泥与固体燃料掺烧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外污泥与固体燃料共热解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课题的提出与来源第17-18页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装置介绍第19-31页
    2.1 实验物料与处理第19-21页
    2.2 实验系统介绍第21-23页
        2.2.1 热重同步分析仪第21-22页
        2.2.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3.1 热分析系统实验方法第23-24页
        2.3.2 热重红外联用系统实验方法第24-25页
    2.4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第25-31页
        2.4.1 燃烧和热解特性数据处理方法第25-29页
        2.4.2 红外污染物排放数据处理方法第29-31页
第三章 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燃实验研究第31-4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污泥和生活垃圾单样燃烧失重特性分析第31-35页
        3.2.1 污泥燃烧失重特性分析第31-32页
        3.2.2 生活垃圾燃烧失重特性分析第32-34页
        3.2.3 污泥和生活垃圾单样燃烧失重特性对比分析第34-35页
    3.3 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燃失重特性分析第35-44页
        3.3.1 不同掺混比第35-39页
        3.3.2 混样的相互作用第39-41页
        3.3.3 动力学分析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污泥与生物质混燃实验研究第45-60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污泥和生物质单样燃烧失重特性分析第45-49页
        4.2.1 污泥燃烧失重特性分析第45页
        4.2.2 生物质燃烧失重特性分析第45-47页
        4.2.3 污泥和生物质单样燃烧失重特性对比分析第47-49页
    4.3 污泥与生物质掺混燃烧燃特性分析第49-59页
        4.3.1 不同掺混比第49-54页
        4.3.2 不同升温速率第54-55页
        4.3.3 动力学分析第55-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污泥与生物质共热解实验研究第60-87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污泥和生物质单样热解失重特性分析第60-67页
        5.2.1 污泥热解失重特性分析第60-61页
        5.2.2 生物质热失重特性分析第61-63页
        5.2.3 污泥和生物质单样热解失重特性对比分析第63-64页
        5.2.4 不同热解气氛对单样热解失重特性影响第64-67页
    5.3 污泥与生物质共热解失重特性分析第67-79页
        5.3.1 不同掺混比第67-72页
        5.3.2 不同升温速率第72-73页
        5.3.3 混样的相互作用第73-76页
        5.3.4 动力学分析第76-79页
    5.4 污泥与生物质共热解红外光谱分析第79-86页
        5.4.1 污泥热解红外光谱分析第80-81页
        5.4.2 芒草热解红外光谱分析第81-83页
        5.4.3 混样热解红外光谱分析第83-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7-90页
    全文总结第87-88页
    主要创新点第88-89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规模化种猪场繁育管理数据库的设计
下一篇:《金粉世家》委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