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3页 |
1.1 马铃薯的生产现状 | 第12-14页 |
1.1.1 国外马铃薯的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1.1.2 中国马铃薯的生产现状 | 第13页 |
1.1.3 黑龙江省马铃薯的生产现状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确定马铃薯种植密度和种薯大小的根据 | 第14-15页 |
1.2.2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3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结薯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4 种薯大小对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18-20页 |
1.2.5 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结薯数及产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 研究的切入点 | 第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2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4 栽培管理 | 第23-24页 |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页 |
2.5.1 植株性状测定 | 第24页 |
2.5.2 产量性状测定 | 第24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3.1 种薯切块大小和种植密度对费乌瑞它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25-29页 |
3.1.1 对株高的影响 | 第25-27页 |
3.1.2 对茎粗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3 对主茎数的影响 | 第28页 |
3.1.5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种薯切块大小和种植密度对费乌瑞它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29-35页 |
3.2.1 对商品薯数的影响 | 第29页 |
3.2.2 对总薯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对商品薯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4 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5 对总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费乌瑞它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与总产量间的关系 | 第35-41页 |
3.3.1 植株性状与总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2 产量性状与总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3.3.3 植株性状与总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3.3.4 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对总产量的通径分析 | 第37-38页 |
3.3.5 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8-41页 |
3.4 种植密度与费乌瑞它商品薯产量的曲线关系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4.1 种薯切块大小和种植密度对费乌瑞它植株性状的效应及适应范围 | 第42-43页 |
4.2 种薯切块大小和种植密度对费乌瑞它产量性状的效应及适应范围 | 第43页 |
4.3 主要性状对费乌瑞它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4.4 费乌瑞它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