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评价及优化--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5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10页 |
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5-19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进程梳理 | 第22-29页 |
第一节 中国水权实践进程 | 第22-26页 |
一、黄河“八七”分水 | 第22-23页 |
二、西北三条内陆河分水 | 第23-24页 |
三、节水型社会试点和农户水权改革 | 第24页 |
四、黄河水权转换试点 | 第24页 |
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六、水利部七省水权试点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中国水权制度探索 | 第26-29页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诞生 | 第26页 |
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颁布 | 第26-27页 |
三、水权制度框架与水权转让正式制度形成 | 第27页 |
四、初始水权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 第27页 |
五、水权制度不断完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严格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中国水权交易模式归纳及评价 | 第29-33页 |
第一节 几种主要的水权交易模式 | 第29-32页 |
一、用水户间水权交易 | 第29-30页 |
二、行业间水权交易 | 第30页 |
三、跨区域水权交易 | 第30-31页 |
四、跨流域水权交易 | 第31页 |
五、其他类型水权交易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跨区域水权交易模式简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内蒙古跨区域水权转让案例研究 | 第33-45页 |
第一节 水权转让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33-36页 |
一、交易主体 | 第33-34页 |
二、实施背景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构建 | 第36-41页 |
一、水权出让 | 第36-38页 |
二、水权收储 | 第38-40页 |
三、水权受让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水权转让的定价机制 | 第41-45页 |
第五章 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总结和优化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内蒙古水权转让案例总结与评价 | 第45-49页 |
一、特点和创新 | 第45-48页 |
二、问题和思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分析和优化 | 第49-53页 |
一、完善水权交易流程 | 第50-51页 |
二、规范水权定价机制 | 第51页 |
三、加强交易平台建设 | 第51-53页 |
第六章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未来展望 | 第53-59页 |
第一节 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和方向 | 第53-56页 |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 第53页 |
二、政府市场两手发力 | 第53-54页 |
三、妥善协调各方利益 | 第54页 |
四、加强各类制度配套 | 第54-55页 |
五、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 第55页 |
六、建设分区域水权制度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布局和体系 | 第56-59页 |
一、配置体系 | 第56页 |
二、交易体系 | 第56-57页 |
三、监测体系 | 第57页 |
四、政策体系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