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转移性结直肠癌依据UGT1A1基因型调整伊立替康剂量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 第15-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1 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1.2 入组标准 | 第16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1.4 治疗方案 | 第17页 |
1.5 UGT1A1基因的检测 | 第17-20页 |
1.6 毒性评价标准 | 第20页 |
1.7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0页 |
1.8 生存指标的定义 | 第20-21页 |
1.9 药代研究 | 第21页 |
1.10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33页 |
2.1 一般状况总结 | 第21-23页 |
2.2 UGT1A1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23-25页 |
2.3 三组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25-28页 |
2.4 三组间化疗疗效的比较 | 第28页 |
2.5 三组间PFS及OS的比较 | 第28-29页 |
2.6 与毒性反应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2.7 与疗效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0页 |
2.8 与PFS和OS相关的COX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2.9 药代动力学比较 | 第31-33页 |
3 讨论 | 第33-37页 |
第二部分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伊立替康及主要代谢产物的浓度 | 第37-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4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37-38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1.3 测定条件及样品处理 | 第38-39页 |
1.4 方法学考察与结果 | 第39-44页 |
1.5 统计方法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55页 |
2.1 实测数据 | 第44-52页 |
2.2 平均药时曲线 | 第52-53页 |
2.3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本人简历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综述 | 第65-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