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1978年以来顺德水乡特色形态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8页
    1.2 研究对象第18-19页
    1.3 概念界定第19-20页
    1.4 研究综述第20-25页
        1.4.1 城市形态学研究综述第20-23页
        1.4.2 小城镇形态研究综述第23-25页
        1.4.3 相关研究述评第25页
    1.5 研究视角第25-28页
        1.5.1 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形态演变特征研究第25-27页
        1.5.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形态演变动力机制研究第27-28页
    1.6 研究目标和意义第28-29页
        1.6.1 研究目标第28页
        1.6.2 研究意义第28-29页
    1.7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8 研究框架第30-32页
第二章 顺德传统水乡特色形态特征研究第32-46页
    2.1 传统水乡聚落的形成第32-36页
        2.1.1 顺德立县:水乡地理与地方社会互动第33-35页
        2.1.2 基塘兴起:顺德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第35-36页
    2.2 传统水乡聚落的形态特征第36-44页
        2.2.1 形态区域:整体水堡形态第36-40页
        2.2.2 形态框架:整体水系格局第40-41页
        2.2.3 形态单元:传统村落形态第41-44页
    2.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1978年以来珠三角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制度分析第46-70页
    3.1 珠三角城镇化发展历程第46-49页
        3.1.1 工业化背景下的城镇化(1978-2001年)第46-48页
        3.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2001-2015年)第48-49页
    3.2 自上而下的国家城乡制度分析第49-54页
        3.2.1 国家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第49-52页
        3.2.2 国家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第52页
        3.2.3 国家城乡经济制度改革第52-54页
    3.3 自上而下的地方城乡制度分析第54-61页
        3.3.1 地方城乡户籍制度渐进式改革第54-55页
        3.3.2 地方城乡土地制度先行改革第55-59页
        3.3.3 地方城乡经济制度创新改革第59-61页
    3.4 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制度分析第61-68页
        3.4.1 顺德乡村工业化演变第61-65页
        3.4.2 顺德集体土地开发模式演变第65-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3.5.1 城乡制度缓和阶段(1978-1992年)第68-69页
        3.5.2 城乡制度转型阶段(1992-2001年)第69页
        3.5.3 城乡制度一体化阶段(2001-2015年)第69-70页
第四章 1978年以来顺德水乡特色形态演变特征第70-129页
    4.1 顺德水乡特色空间形态区域的演变特征第70-92页
        4.1.1 城乡土地利用演变第70-82页
        4.1.2 城乡交通格局演变第82-88页
        4.1.3 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第88-92页
    4.2 顺德水乡特色空间形态框架的演变特征第92-104页
        4.2.1 整体水系格局演变第92-102页
        4.2.2 河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第102-104页
    4.3 顺德水乡特色空间形态单元的演变特征第104-126页
        4.3.1 村落用地要素演变第104-115页
        4.3.2 村落路径要素演变第115-121页
        4.3.3 村落节点要素演变第121-126页
    4.4 本章小结第126-129页
        4.4.1 水乡形态分散拼贴(1978-1992年)第126-127页
        4.4.2 水乡形态混杂交织(1992-2001年)第127页
        4.4.3 水乡形态集约优化(2001-2015年)第127-129页
第五章 1978年以来顺德水乡特色形态演变规律第129-140页
    5.1 形态区域演变规律第129-132页
        5.1.1“拼贴——混杂——集约”的城乡土地利用演变第129-130页
        5.1.2“独立——蔓延——融合”的乡镇空间关系演变第130-131页
        5.1.3“沿河散布——沿路蔓延——面域扩张”的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第131-132页
    5.2 形态框架的演变规律第132-136页
        5.2.1“急速衰减——缓慢衰减——缓慢增强”的整体水系格局趋势第132-134页
        5.2.2“无序多样——有序多样——有序单一”的河岸带景观格局趋势第134-136页
    5.3 形态单元的演变规律第136-139页
        5.3.1“固化——分化——重构”的村落整体形态演变第136-138页
        5.3.2“继承——演替——更新”的村落内部形态演变第138-139页
    5.4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六章 制度变迁机制与水乡特色形态的循环适配过程第140-151页
    6.1 1978-1992年的制度供给主导过程第140-143页
    6.2 1992-2001年的制度需求诱致过程第143-145页
    6.3 2001-2015年的制度供需均衡过程第145-147页
    6.4 动力认识:制度的双引擎动态均衡第147-150页
    6.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结论第151-155页
创新与展望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1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附件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_p上抵抗SPA攻击的椭圆曲线快速标量乘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嘌呤霉素损伤的足细胞发动蛋白(dynamin)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