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8页
        1.1.1 背景与机缘第12-13页
        1.1.2 地缘与居住文化第13-14页
        1.1.3 文化地理学理论概述第14-15页
        1.1.4 民居文化地理第15-17页
        1.1.5 研究的意义及框架第17-18页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第18-21页
        1.2.1 聚居研究第18-19页
        1.2.2 相关概念及范畴第19-21页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21-25页
        1.3.1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 研究的期许第25-28页
        1.4.1 信息系统化与图示化第25-26页
        1.4.2 整合民居研究成果第26页
        1.4.3 完善民居研究体系第26-28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28-51页
    2.1 传统民居研究进展第28-35页
        2.1.1 传统民居研究阶段与进展第28-31页
        2.1.2 广东传统民居研究进展第31-34页
        2.1.3 传统民居研究的局限第34-35页
    2.2 文化地理学研究动态第35-41页
        2.2.1 国内外文化地理学研究阶段与进展第35-39页
        2.2.2 广东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第39-40页
        2.2.3 国内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局限第40-41页
    2.3 建筑学与文化地理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第41-47页
        2.3.1 建筑学与文化地理学交叉研究成果第41-43页
        2.3.2 传统村落及民居与文化地理学结合的研究第43-46页
        2.3.3 建筑学与文化地理学交叉领域研究的局限第46-47页
    2.4 GIS在国内建筑学与文化地理学中的运用第47-48页
    2.5 对相关研究进展的评述与反思第48-51页
        2.5.1 相关研究的进展第48-49页
        2.5.2 相关研究的不足第49-51页
第三章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的构建第51-83页
    3.1 广东文化地理区划概述第51-62页
        3.1.1 广东行政区划第51-55页
        3.1.2 广东气候区划第55-59页
        3.1.3 广东方言区划第59-61页
        3.1.4 广东文化区划第61-62页
    3.2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地理背景研究第62-76页
        3.2.1 广东文化地理特征第62-68页
        3.2.2 土著民族与广东民系第68-73页
        3.2.3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生成与演变第73-76页
    3.3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的构建第76-81页
        3.3.1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因子的提取第76-79页
        3.3.2 建立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第79-81页
    3.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地理特征第83-174页
    4.1 传统聚落文化因子分布特征第83-100页
        4.1.1 传统聚落分布第83-88页
        4.1.2 传统聚落选址第88-91页
        4.1.3 传统聚落朝向第91-95页
        4.1.4 传统聚落年代第95-97页
        4.1.5 传统聚落民系第97-100页
    4.2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主导文化因子第100-103页
        4.2.1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第100-101页
        4.2.2 建筑类型学与文化地理学第101-102页
        4.2.3 主导文化因子的确定第102-103页
    4.3 主导文化因子的文化地理特征第103-169页
        4.3.1 传统聚落类型分布特征第103-137页
        4.3.2 传统民居类型分布特征第137-169页
    4.4 本章小结第169-174页
第五章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区划第174-273页
    5.1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区划原则及方法第174-179页
        5.1.1 文化区的定义与分类第174-175页
        5.1.2 文化区的特征与边界第175-176页
        5.1.3 文化区划原则与方法第176-179页
    5.2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分区研究第179-192页
        5.2.1 传统聚落类型分区特征第179-185页
        5.2.2 传统民居类型分区特征第185-192页
    5.3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区第192-271页
        5.3.1 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区划第192-199页
        5.3.2 文化区文化景观特征第199-271页
    5.4 本章小结第271-273页
第六章 文化区及其文化景观成因分析第273-345页
    6.1 广东农商业的崛起与资源博弈第273-300页
        6.1.1 东西之争与南北对峙第273-275页
        6.1.2 广东地理环境优势第275-277页
        6.1.3 移民与广东农商经济的崛起第277-283页
        6.1.4 人口增长与耕地变动第283-287页
        6.1.5 人口流迁与地区发展第287-300页
    6.2 政府与地方宗族的双重管理体系第300-313页
        6.2.1 朝代政策与广东地域文化建构第300-303页
        6.2.2 军事斗争对沿海民居文化的影响第303-306页
        6.2.3 广东宗族社会形态与民居文化第306-310页
        6.2.4 宗族经济对广东聚落文化的影响第310-313页
    6.3 广东地域居住文化的基本精神第313-331页
        6.3.1 血缘与宗法第313-315页
        6.3.2 礼制与中心观第315-318页
        6.3.3 天地人合一的时空观第318-320页
        6.3.4 仿生象物的营建观第320-326页
        6.3.5 风水对聚落民居的影响第326-331页
    6.4 因地制宜的营造技术与材料第331-343页
        6.4.1 文化区民居特色营造技术第331-338页
        6.4.2 文化区地域材料的采用第338-343页
    6.5 本章小结第343-345页
第七章 基于文化区划的边缘聚落及民居研究第345-391页
    7.1 福佬族群对广东传统聚落民居文化区的影响第345-354页
        7.1.1 华南族群的形成与层次第345-348页
        7.1.2 福佬族群的迁移与族群认同第348-351页
        7.1.3 粤东福佬族群与客家族群的互动第351-354页
    7.2 粤东客家与潮汕聚落民居文化区围屋类型研究第354-365页
        7.2.1 围屋的类型、分布及差异第354-358页
        7.2.2 影响因素分析第358-363页
        7.2.3 粤东围屋文化演变规律第363-364页
        7.2.4 结论与讨论第364-365页
    7.3 粤西雷州聚落民居文化区内聚形核心式聚落研究第365-378页
        7.3.1 内聚形核心式聚落空间形态第365-367页
        7.3.2 雷州聚落民居文化区的人口构成第367-369页
        7.3.3 内聚形核心式聚落成因分析第369-377页
        7.3.4 结论与讨论第377-378页
    7.4 粤西北广客雷原聚落民居文化区向心式聚落研究第378-389页
        7.4.1 向心式聚落空间分布与形态第378-380页
        7.4.2 向心式聚落文化地理背景第380-383页
        7.4.3 成因影响因素分析第383-389页
        7.4.4 结论与讨论第389页
    7.5 本章小结第389-391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391-397页
    8.1 研究的结论第391-394页
        8.1.1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区的构成第391页
        8.1.2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的演进机制第391-394页
    8.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394-397页
参考文献第397-407页
附录一第407-410页
附录二第410-4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18-419页
致谢第419-420页
附件第420页

论文共4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矿企业能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