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产优质绿茶香气成分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绿茶发展现状 | 第8页 |
1.2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3 绿茶香气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4 香气提取方法 | 第10-13页 |
1.4.1 同时蒸馏萃取法 | 第10-11页 |
1.4.2 顶空气相色谱法 | 第11页 |
1.4.3 减压蒸馏法 | 第11-12页 |
1.4.4 超临界CO2萃取法 | 第12页 |
1.4.5 固相微萃取 | 第12-13页 |
1.5 茶叶挥发分析技术 | 第13-15页 |
1.6 影响香气的因素 | 第15-18页 |
1.6.1 茶树品种的影响 | 第15页 |
1.6.2 地理气候条件的的影响 | 第15-16页 |
1.6.3 培育措施影响 | 第16-17页 |
1.6.4 加工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第17-18页 |
1.6.4.1 摊凉过程 | 第17页 |
1.6.4.2 杀青过程 | 第17-18页 |
1.6.4.3 揉捻过程 | 第18页 |
1.6.4.4 干燥过程 | 第18页 |
1.6.5 储藏过程的影响 | 第18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7.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7.2 本研究的主要类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茶叶香气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9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条件 | 第20-21页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2.1 香气的萃取 | 第20-21页 |
2.2.2.2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21页 |
2.2.2.3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3.1 香气萃取条件的确定 | 第21-23页 |
2.3.2 色谱条件确定 | 第23-24页 |
2.4 方法重复性考察 | 第24-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三种绿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规律研究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条件 | 第29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3.3.1 醇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30-32页 |
3.3.2 醛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32-33页 |
3.3.3 烃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3.3.4 酮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34-36页 |
3.3.5 酯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3.3.6 其它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三种黔产优质绿茶香气成分研究 | 第39-47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实验条件 | 第39-40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4.3.1 三种绿茶的基本香气成分 | 第42页 |
4.3.2 三种绿茶的特征香气分析 | 第42-43页 |
4.3.3 三种绿茶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 | 第43-44页 |
4.3.4 3种绿茶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不同等级湄潭翠芽香气分析 | 第47-53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实验条件 | 第47-48页 |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5.3.1 不同等级关键香气成分的筛选 | 第48页 |
5.3.2 不同等级湄潭翠芽主成分分析 | 第48-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