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Contents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 ·5xxx铝合金概述 | 第12-16页 |
| ·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内容 | 第17-26页 |
| ·流变应力 | 第17-18页 |
| ·铝及其合金高温流变应力模型 | 第18-23页 |
| ·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 | 第23-26页 |
| ·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9-31页 |
| ·技术路线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过程 | 第32-38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32-33页 |
| ·铝合金成分的选择 | 第32页 |
| ·合金的熔铸及均匀化处理 | 第32-33页 |
| ·高温等温压缩变形试验 | 第33-34页 |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6页 |
| ·压缩试验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34-35页 |
| ·回归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 ·微观组织观察及分析 | 第36-37页 |
| ·光学显微镜(OM)观察 | 第36-37页 |
| ·透射电镜(TEM)观察及能谱仪(EDS)分析 | 第37页 |
|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观察 | 第37页 |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5A30铝合金高温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 | 第38-50页 |
| ·变形条件对5A30铝合金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8-43页 |
|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38-39页 |
| ·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9-41页 |
| ·高温压缩变形流变应力的温度修正 | 第41-43页 |
| ·变形条件对5A30铝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A30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材料常数的求解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5A30铝合金高温压缩变形稳态流变应力模型 | 第50-53页 |
| ·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稳态流变应力模型 | 第50-51页 |
| ·建立模型的原理与方法 | 第50页 |
| ·5A30铝合金稳态流变应力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变形条件对5A30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3-66页 |
| ·5A30铝合金母材的显微组织 | 第53-55页 |
| ·变形温度对变形组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应变速率对变形组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不同Z值条件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 | 第59-61页 |
| ·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激活能 | 第61-62页 |
|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热变形组织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