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锰硅渣的产生和应用 | 第10-12页 |
1.1.1 我国锰硅工业概况 | 第10-11页 |
1.1.2 颗粒锰硅渣的形成 | 第11-12页 |
1.1.3 锰硅渣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2页 |
1.2 锰硅渣的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3 粉煤灰和锰硅渣双掺的优势 | 第13-15页 |
1.3.1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1.3.2 锰硅渣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 | 第14页 |
1.3.3 锰硅渣和粉煤灰双掺的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1.3.4 粉煤灰和锰硅渣双掺的优势 | 第15页 |
1.4 锰硅渣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 | 第16-17页 |
1.5.1 工程背景和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3 主要技术线路 | 第17页 |
1.6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双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 第19-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6页 |
2.1.1 粉煤灰 | 第19-21页 |
2.1.2 锰硅渣 | 第21-23页 |
2.1.3 水泥 | 第23-24页 |
2.1.4 石子和沙子 | 第24-25页 |
2.1.5 减水剂 | 第25-26页 |
2.1.6 引气剂 | 第26页 |
2.2 试验因子分析 | 第26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2.3.1 不同灰渣比双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3.2 不同灰渣掺量双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2.4.1 立方体抗压试验现象 | 第28页 |
2.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2.5 粉煤灰和锰硅渣交互作用分析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双掺混凝土抗拉强度研究 | 第35-45页 |
3.1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36-40页 |
3.2.1 试件的破坏形态 | 第36-37页 |
3.2.2 试验结果处理 | 第37页 |
3.2.3 锰硅渣粉煤灰双掺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4 双掺混凝土抗拉强度随龄期的发展状况 | 第39-40页 |
3.3 双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关系 | 第40-43页 |
3.3.1 双掺混凝土的拉压强度比值 | 第40-41页 |
3.3.2 双掺混凝土抗拉压强度比值与龄期的关系 | 第41-42页 |
3.3.3 双掺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双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抗压弹性模量研究 | 第45-52页 |
4.1 双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 第45-49页 |
4.1.1 试验方法介绍 | 第45页 |
4.1.2 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4.1.3 棱柱体试件的破坏形态 | 第46页 |
4.1.4 锰硅渣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5 双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 | 第47-49页 |
4.2 双掺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 | 第49-51页 |
4.2.1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4.2.2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4.2.3 双掺掺量对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