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41页 |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11-16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37页 |
(一)国内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 | 第16-20页 |
(二)国外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 | 第20-24页 |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研究 | 第24-27页 |
(四)关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演进、经验和改革研究 | 第27-29页 |
(五)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理论来源 | 第29-37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37-3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9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9-41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 | 第41-70页 |
第一节 道德的概念及本质 | 第42-51页 |
一、道德的概念 | 第42-46页 |
二、道德与思想道德的关系辨析 | 第46-48页 |
三、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第48-51页 |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含义及过程方法 | 第51-60页 |
一、道德教育的含义 | 第51-54页 |
二、道德教育的一般过程 | 第54-57页 |
三、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 第57-60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 第60-70页 |
一、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内涵 | 第60-62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三大功能 | 第62-65页 |
三、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65-70页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历史演进及成效评价 | 第70-111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发展轨迹 | 第72-81页 |
一、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72-75页 |
二、道德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变革 | 第75-80页 |
三、在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教育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 | 第80-81页 |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发展轨迹 | 第81-91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 第82-83页 |
二、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 | 第83-90页 |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中,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 | 第90-91页 |
第三节 新世纪初至今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发展轨迹 | 第91-100页 |
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发展 | 第91-93页 |
二、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 第93-98页 |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道德教育的引领作用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历史演进的成效评价 | 第100-111页 |
一、道德教育成效评价的三类观点 | 第101-102页 |
二、教育成效评价争议的实质是道德评价标准 | 第102-104页 |
三、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道德教育成效 | 第104-111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发展演进的经验启示 | 第111-136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发展演进的经验总结 | 第111-120页 |
一、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 第111-114页 |
二、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统一 | 第114-117页 |
三、道德教化与法律强制的有机结合 | 第117-120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发展演进的理论探索 | 第120-127页 |
一、道德教育与道德治理相结合 | 第120-123页 |
二、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相结合 | 第123-125页 |
三、个体修养与制度规范相结合 | 第125-127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发展演进应当坚持的原则 | 第127-136页 |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导向原则 | 第128-131页 |
二、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131-133页 |
三、接地气与重实效的原则 | 第133-136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 | 第136-175页 |
第一节 当前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形势 | 第136-145页 |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 第136-140页 |
二、道德批判与道德建设辨析 | 第140-145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思考 | 第145-151页 |
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有机统一 | 第146-147页 |
二、注重法律和道德的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的相得益彰 | 第147-150页 |
三、发挥“大数据”和新媒体的支撑作用 | 第150-151页 |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教育的发展 | 第151-175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一种德 | 第152-154页 |
二、当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路径研究——以实地调研为例 | 第154-175页 |
结语 | 第17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9页 |
附录 | 第189-1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91-192页 |
致谢 | 第192-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