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哲学根基 | 第18-23页 |
2.1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 第18-19页 |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 第19-21页 |
2.3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 第21-23页 |
3.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基本内涵、特征及科学性 | 第23-34页 |
3.1 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3-28页 |
3.1.1 马克思对消费和生态消费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3.1.2 资本逻辑下社会生产四环节中消费的反生态性 | 第24-27页 |
3.1.3 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是真正的生态消费 | 第27-28页 |
3.2 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特征 | 第28-30页 |
3.2.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 第28-29页 |
3.2.2 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类全面发展需求 | 第29页 |
3.2.3 促进消费合理化发展,推进社会再生产有序进行 | 第29-30页 |
3.3 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科学性 | 第30-34页 |
3.3.1 合理控制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 第30-31页 |
3.3.2 生态消费是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 | 第31-32页 |
3.3.3 揭示了消费异化的主要根源 | 第32-34页 |
4.马克思生态思想视角下我国当前生态消费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4-45页 |
4.1 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启示 | 第34-35页 |
4.1.1 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时代背景 | 第34-35页 |
4.1.2 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35页 |
4.2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角下我国当前生态消费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4.2.1 从企业的层面考量我国当前生态消费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4.2.2 消费者生态意识和行为的缺失 | 第37-40页 |
4.2.3 政府没有发挥好应有的职能 | 第40页 |
4.3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角下我国当前生态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5页 |
4.3.1 生产领域中资本逻辑下企业趋利性的结果 | 第40-41页 |
4.3.2 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主义文化对个人消费观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3 政府缺乏完善的生态生产及消费管理体制 | 第43-45页 |
5.构建当代生态消费行为的对策 | 第45-54页 |
5.1 生产者责任界定 | 第45-47页 |
5.1.1 对生产过程、生产环节的把控 | 第45页 |
5.1.2 对生态产品的提供 | 第45-46页 |
5.1.3 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 第46-47页 |
5.2 消费者生态消费意识及行为的培育 | 第47-49页 |
5.2.1 建立生态消费文化,树立生态消费意识 | 第47-48页 |
5.2.2 培育消费者的生态消费行为 | 第48-49页 |
5.3 政府职能的完善 | 第49-54页 |
5.3.1 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生态消费社会环境 | 第49页 |
5.3.2 完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严格执法 | 第49-50页 |
5.3.3 引进合理的价格机制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50-51页 |
5.3.4 推广生态产品认证与引导企业生产的绿色化 | 第51-52页 |
5.3.5 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及服务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