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23页 |
1.1 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意义 | 第9页 |
1.2 玉米粒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 第9-10页 |
1.3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 | 第10-11页 |
1.4 玉米粒型及第九染色体产量相关性状QTL/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4.1 玉米粒型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2 玉米中已经克隆的粒型相关基因 | 第12-14页 |
1.4.3 第九染色体 9.04bin产量相关性状QTL热点区域 | 第14-15页 |
1.5 其它植物粒型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5.1 拟南芥种子大小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2 水稻籽粒粒型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6 精细定位的主要策略 | 第18-22页 |
1.6.1 QTL初级定位群体及特点 | 第18-19页 |
1.6.2 精细定位的主要策略 | 第19-22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 群体构建 | 第23页 |
2.3 表型鉴定 | 第23-24页 |
2.4 表行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5 基因型分析 | 第24页 |
2.6 连锁图谱构建 | 第24页 |
2.7 QTL定位分析 | 第24-25页 |
2.8 前景选择 | 第25-26页 |
2.9 背景选择 | 第26-2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3.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7-28页 |
3.2 BC_2F_1前景选择 | 第28页 |
3.3 BC_2F_2群体重定位qKL9 | 第28-31页 |
3.3.1 BC_2F_2表型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3.3.2 利用BC_2F_2群体重定位qKL9 | 第29-30页 |
3.3.3 BC_2F_2背景选择结果 | 第30-31页 |
3.4 BC_3F_(1q)KL9-NIL构建及重定位 | 第31-33页 |
3.4.1 qKL9-NIL构建 | 第31-32页 |
3.4.2 BC_3F_1 表型统计分析 | 第32页 |
3.4.3 利用BC_3F_1群体重定位qKL9 | 第32-33页 |
3.5 利用BC_4F_1群体重定位qKL9 | 第33-34页 |
3.5.1 BC_4F_1表型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3.5.2 利用BC_4F_1群体重定位qKL9 | 第34页 |
3.6 BC_3F_2跨叠系子代测验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4.1 qKL9 的重定位 | 第36-37页 |
4.2 qKL9-NIL和染色体片段跨叠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4.3 玉米粒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 第38页 |
4.4 纯合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多点子代测验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