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深水重力流沉积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以东非海域鲁武马盆地上始新统深水沉积为例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6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5-26页
        1.2.1 深水的定义第15页
        1.2.2 本文采用的深水沉积体系结构单元和定义第15-19页
        1.2.3 控制深水沉积体系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第19-21页
        1.2.4 深水沉积研究方法和认识的发展第21-25页
        1.2.5 深水油气勘探进展第25-26页
    1.3 研究区存在问题第26-27页
        1.3.1 研究程度较低第26-27页
        1.3.2 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体系结构不同第27页
        1.3.3 鲁武马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物源和控制因素不明确第2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第27-30页
        1.4.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2 预期目标第29-30页
    1.5 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30-31页
    1.6 应用实例第31-46页
        1.6.1 库泰盆地地质背景第31-33页
        1.6.2 库泰盆地深水沉积油气的发现第33-36页
        1.6.3 库泰盆地深水沉积野外地质特征第36-46页
第二章 东非鲁武马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第46-59页
    2.1 区域构造背景第46-47页
    2.2 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第47-49页
    2.3 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第49-54页
        2.3.1 冈瓦纳陆内裂谷期沉积第49-50页
        2.3.2 马达加斯加漂移期沉积第50-51页
        2.3.3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第51-52页
        2.3.4 东非裂谷活动期沉积第52-54页
    2.4 成藏条件分析第54-59页
        2.4.1 烃源岩条件第54-55页
        2.4.2 储层条件第55页
        2.4.3 盖层条件第55-56页
        2.4.4 圈闭条件第56页
        2.4.5 运移条件第56-57页
        2.4.6 保存条件第57-59页
第三章 数据和方法第59-69页
    3.1 资料基础第59-60页
    3.2 地震反演方法第60-63页
    3.3 反演过程及质控第63-66页
    3.4 结果分析与应用第66-69页
第四章 鲁武马盆地深水沉积体系发育演化特征第69-93页
    4.1 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分析第69-73页
    4.2 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发育模式第73-76页
    4.3 研究区沉积结构单元发育特征第76-85页
        4.3.1 深水沉积结构单元划分方案第76-81页
        4.3.2 深水沉积结构单元地球物理特征第81-85页
    4.4 研究区上始新统深水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第85-93页
        4.4.1 平面特征第85-87页
        4.4.2 水道复合体沉积第87-89页
        4.4.3 天然堤沉积第89-90页
        4.4.4 朵叶体沉积第90-91页
        4.4.5 测井响应特征第91-93页
第五章 鲁武马盆地深水沉积体系形成演化机制第93-101页
    5.1 水道到朵体的过渡带分析第93页
    5.2 始新统深水沉积形成机制第93-94页
    5.3 水道-朵体复合体发育模式第94-96页
    5.4 水道-朵体复合体顺直原因分析第96-97页
    5.5 物源分析第97-101页
第六章 结论及下步工作计划第101-105页
    6.1 结论第101-103页
    6.2 下步工作计划第103-105页
        6.2.1 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第103页
        6.2.2 通过重矿物印证物源区第103页
        6.2.3 推测东非海域其他地区深水沉积发育特征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尹湛纳希视野中的女性之美--基于《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女性形象之比较
下一篇:《案例》:Y银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