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检察院论文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1页
一、问题缘起第11-16页
    (一) 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废之争第11-12页
    (二) 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情况报告第12-15页
        1.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与完善时期第12-13页
        2. 人民监督员的全面推行时期第13页
        3. 人民监督员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第13-15页
    (三) 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第15-16页
        1. 体现了司法民主第15页
        2. 有效的对权力进行了约束第15页
        3. 有益于保障司法公正第15-16页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第16-20页
    (一) 人员选任不合理第16-19页
        1. 人员构成中领导人员比例仍占多数第16-18页
        2. 人员广泛性与专业性之间存在冲突第18-19页
    (二) 人员履职无保障第19页
    (三) 监督程序不严谨第19页
        1. 缺乏明确的随机抽取标准第19页
        2. 监督程序设计不明确第19页
    (四) 监督意见难落实第19-20页
        1. 监督意见缺乏强制效力第20页
        2. 人民监督员权责规定不明确第20页
三、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0-23页
    (一)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加以引导第20-21页
    (二)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性质界定不明确第21-23页
        1. 社会监督与法律监督间的界定第21-22页
        2. 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间的界定第22页
        3. 权利性监督与权力性监督间的界定第22-23页
四、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建议第23-28页
    (一) 推进制度立法第23页
    (二) 规范人员选任第23-24页
        1. 保障人员选任的广泛性第23-24页
        2. 关注专业人员的比例第24页
    (三) 建立人民监督员履职保障机制第24-25页
        1. 提高经费保障第24-25页
        2. 提供技术设备保障第25页
    (四) 统一监督程序第25-26页
        1. 完善随机抽取机制第25页
        2. 细化监督程序第25-26页
    (五) 保障监督的有效性第26-28页
        1. 赋予监督意见刚性效力第26-27页
        2. 明确人民监督员权责第27-28页
结语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1页
致谢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本分类在运营商客户投诉倾向性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城市社区警务治理法治化研究--以呼和浩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