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1-16页 |
(一) 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废之争 | 第11-12页 |
(二) 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情况报告 | 第12-15页 |
1.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与完善时期 | 第12-13页 |
2. 人民监督员的全面推行时期 | 第13页 |
3. 人民监督员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时期 | 第13-15页 |
(三) 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1. 体现了司法民主 | 第15页 |
2. 有效的对权力进行了约束 | 第15页 |
3. 有益于保障司法公正 | 第15-16页 |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6-20页 |
(一) 人员选任不合理 | 第16-19页 |
1. 人员构成中领导人员比例仍占多数 | 第16-18页 |
2. 人员广泛性与专业性之间存在冲突 | 第18-19页 |
(二) 人员履职无保障 | 第19页 |
(三) 监督程序不严谨 | 第19页 |
1. 缺乏明确的随机抽取标准 | 第19页 |
2. 监督程序设计不明确 | 第19页 |
(四) 监督意见难落实 | 第19-20页 |
1. 监督意见缺乏强制效力 | 第20页 |
2. 人民监督员权责规定不明确 | 第20页 |
三、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一)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加以引导 | 第20-21页 |
(二)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性质界定不明确 | 第21-23页 |
1. 社会监督与法律监督间的界定 | 第21-22页 |
2. 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间的界定 | 第22页 |
3. 权利性监督与权力性监督间的界定 | 第22-23页 |
四、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3-28页 |
(一) 推进制度立法 | 第23页 |
(二) 规范人员选任 | 第23-24页 |
1. 保障人员选任的广泛性 | 第23-24页 |
2. 关注专业人员的比例 | 第24页 |
(三) 建立人民监督员履职保障机制 | 第24-25页 |
1. 提高经费保障 | 第24-25页 |
2. 提供技术设备保障 | 第25页 |
(四) 统一监督程序 | 第25-26页 |
1. 完善随机抽取机制 | 第25页 |
2. 细化监督程序 | 第25-26页 |
(五) 保障监督的有效性 | 第26-28页 |
1. 赋予监督意见刚性效力 | 第26-27页 |
2. 明确人民监督员权责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