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2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初步提出 | 第15-18页 |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人的需要问题的探索 | 第15-16页 |
二、德法年鉴时期需要概念的提出 | 第16-17页 |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需要问题的深入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基本形成 | 第18-19页 |
一、《神圣家族》奠定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 | 第18页 |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创立 | 第18-19页 |
第三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 第19-23页 |
一、对需要概念的丰富 | 第19-20页 |
二、对需要与社会生产关系观点的完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内容与地位 | 第23-3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3-29页 |
一、需要的本质与特征 | 第23-25页 |
二、需要的层次与形式 | 第25-26页 |
三、需要的异化与扬弃 | 第26-28页 |
四、需要的发展与满足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 第29-33页 |
一、深化了社会生产理论的内涵 | 第29-31页 |
二、揭示了社会发展动力的主体维度 | 第31页 |
三、提供了人类解放的价值导向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 第33-4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33-36页 |
一、人的片面发展之困 | 第33-34页 |
二、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 第34-35页 |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智慧"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中国化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绿色发展 | 第36-40页 |
一、经济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 第37页 |
二、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绿色发展理念与战略的确立 | 第37-38页 |
三、绿色发展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时代化 | 第38-40页 |
第三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40-43页 |
一、从总量不足到供需结构失衡 | 第40-41页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供需结构平衡发展 | 第41-42页 |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新视界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