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6-19页 |
一、"双一流"战略中人才建设对薪酬制度的依赖 | 第16-17页 |
二、现实问题辈出对完备薪酬机制借鉴的迫切性 | 第17页 |
三、美国成熟经验对市场化薪酬改革的指导作用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一、研究问题的提炼 | 第19-20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20页 |
三、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公立研究型大学 | 第21-22页 |
二、薪酬 | 第22-24页 |
三、薪酬机制 | 第24-25页 |
第四节 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25-40页 |
一、高校教师薪酬水平设定的理论依据 | 第26-32页 |
二、教师行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决定因素 | 第32-33页 |
三、教师个体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四、学术劳动力市场对教师薪酬设置的影响 | 第35-38页 |
五、薪酬分配制度的功能与激励效应 | 第38-39页 |
六、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39-40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第二章 美国公立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历史演变过程 | 第43-73页 |
第一节 殖民地至二战时期:学术职业形成的雏形期 | 第43-49页 |
一、学术职业孕育期专业化缓慢发展 | 第44-45页 |
二、"私人捐赠"为首的前期资助模式 | 第45-47页 |
三、高校边缘地位下微薄的教师薪资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外在需求拉动下的大众化发展 | 第49-55页 |
一、外部需求推动下的专业化快速发展 | 第49-51页 |
二、政府资助主导下的高校财政宽裕期 | 第51-53页 |
三、学术地位提升引致的薪酬持续上涨 | 第53-55页 |
第三节 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市场化渗入 | 第55-64页 |
一、学术权益诉求与工会快速发展 | 第55-57页 |
二、政府拨款下滑与多元资助开启 | 第57-59页 |
三、绩效工资兴起与薪酬差异初现 | 第59-64页 |
第四节 90年代至今:市场化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 第64-72页 |
一、人员结构多元化与学术权力渐失 | 第65-66页 |
二、高校私营化管理与私人资源开拓 | 第66-67页 |
三、市场化机制运作与薪酬差距扩大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章 美国公立研究型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外部影响机制 | 第73-105页 |
第一节 整体公立研究型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分析 | 第73-92页 |
一、宏观层面:与非学术行业之间比较分析 | 第73-79页 |
二、中观层面:不同类型高校之间比较分析 | 第79-85页 |
三、微观层面:不同教师群体之间比较分析 | 第85-92页 |
第二节 整体公立研究型高校教师薪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92-98页 |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92-93页 |
二、变量选择及解释 | 第93-95页 |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95-96页 |
四、统计方法及模型 | 第96-97页 |
五、线性回归分析 | 第97-98页 |
第三节 薪酬外部影响机制的内在驱动要素 | 第98-102页 |
一、学术职业特性对于教师薪酬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98-100页 |
二、高校组织特性对于教师薪酬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100-101页 |
三、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教师薪酬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第四章 美国公立研究型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内部影响机制 | 第105-149页 |
第一节 公立研究型高校内部薪酬制度体系 | 第106-130页 |
一、钱从哪里来:财政收入及支出体系 | 第107-118页 |
二、钱如何分配:薪酬设定及调整机制 | 第118-125页 |
三、谁决定分配:权力分配及制衡体系 | 第125-130页 |
第二节 高校内部教师个体薪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密西根大学为例 | 第130-140页 |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131-132页 |
二、变量选择及解释 | 第132-135页 |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35页 |
四、统计方法及模型 | 第135-136页 |
五、线性回归分析 | 第136-140页 |
第三节 薪酬内部影响机制的内在运行机理 | 第140-147页 |
一、薪酬政策制定的管理导向:人才识别下的分类管理 | 第140-143页 |
二、薪酬水平设定的内在机理:学术与市场的双重嵌入 | 第143-146页 |
三、薪酬设定机制的核心要素:"财政-学术-权力"之三足鼎立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五章 影响美国公立研究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核心要素 | 第149-187页 |
第一节 多元化资金来源体系的形成路径及现状 | 第149-158页 |
一、多元化资金来源体系的形成背景及内因 | 第149-151页 |
二、多元化收入结构下的薪酬资金分配体系 | 第151-156页 |
三、多元化资金来源体系的优势和实践举措 | 第156-158页 |
第二节 学术工作内涵及学术成果评价体系 | 第158-170页 |
一、学术工作内涵演变对教师薪酬影响 | 第158-164页 |
二、学术劳动绩效评价体系及特征分析 | 第164-168页 |
三、学术评价的难点分析与突破性挑战 | 第168-170页 |
第三节 薪酬权力分配中的"行政"与"学术"制衡 | 第170-185页 |
一、高等教育系统自治模式的形成及演变 | 第170-175页 |
二、薪酬权力分配体系中的教师权益获致 | 第175-180页 |
三、权力体系背后的理念制衡与逻辑脉络 | 第180-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185-187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启示 | 第187-204页 |
第一节 公立研究型高校薪酬设定及调整机制特征 | 第187-195页 |
一、公立研究型高校整体薪酬水平设定机制 | 第187-189页 |
二、高校内部教师个体薪酬设定及调整机制 | 第189-193页 |
三、薪酬设定机制未来改革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193-195页 |
第二节 中国高校当前薪酬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5-200页 |
一、整体薪酬水平较过低,个体间薪酬差异过大 | 第197-198页 |
二、保障性基本工资过低,薪酬结构过于复杂 | 第198页 |
三、高校资金来源结构单一,自营自筹能力欠缺 | 第198-200页 |
四、高校薪酬自主权不充分,学术权益维护机制不健全 | 第200页 |
第三节 美国经验对我国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200-204页 |
一、提升教师整体薪酬水平,构建合理的薪酬差异体系 | 第201页 |
二、提升薪酬制度保障功能,依循学术特性加强多元管理 | 第201-202页 |
三、建立多元化收入来源结构,加强自主竞争筹款能力 | 第202-203页 |
四、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加强学术权益维护机制 | 第203-204页 |
结语 | 第204-207页 |
一、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4-205页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205-206页 |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06-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26页 |
致谢 | 第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