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情报学、情报工作论文--情报资料的处理论文--情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睡美人”文献的识别方法与唤醒机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21-41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21-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21-23页
        1.1.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4-36页
        1.2.1 引文曲线的分类与识别第24-28页
        1.2.2 睡美人文献的相关概念与识别方法第28-33页
        1.2.3 王子文献的识别方法第33-35页
        1.2.4 待深入研究的内容第35-3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6-41页
        1.3.1 研究目标第36页
        1.3.2 研究内容第36-37页
        1.3.3 研究方案第37-41页
2 基于引文曲线的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研究第41-66页
    2.1 无参数指标第41-45页
        2.1.1 被引延迟指数(Citation Delay,D)第42-43页
        2.1.2 美丽指数(Beauty Coefficient,B)第43-44页
        2.1.3 SBc指数第44-45页
    2.2 被引延迟指数与美丽指数之对比第45-52页
        2.2.1 被引延迟指数分布第46-47页
        2.2.2 美丽指数分布第47-49页
        2.2.3 两指数特征比较第49-50页
        2.2.4 美丽指数最高的文献早期被引次数特征第50-52页
    2.3 一个识别睡美人文献新的无参数指标第52-60页
        2.3.1 提出Bcp指数第52-54页
        2.3.2 对新指标的检验第54-60页
    2.4 现有抵制发现案例均表现为睡美人文献吗?第60-66页
        2.4.1 遭遇抵制的诺奖成果案例分析第61-64页
        2.4.2 抵制发现型论文并非一定表现为睡美人文献第64-65页
        2.4.3 可纳入引文情境精准识别睡美人文献第65-66页
3 睡美人文献的重要特征研究第66-83页
    3.1 多出自跨学科研究和综合性期刊第66-67页
    3.2 具有潜在的技术与应用属性第67-75页
        3.2.1 多为应用导向型研究且常被专利引用第67-68页
        3.2.2 被专利首次引用年常早于唤醒年第68-71页
        3.2.3 产品核心专利引用论文较普通论文中睡美人比例高第71-75页
    3.3 高质量研究往往表现出延迟承认特征第75-83页
        3.3.1 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之差异的相关研究第75-76页
        3.3.2 诺奖关键论文是否遭遇延迟承认?第76-83页
4 王子文献的作用机理与识别方法研究第83-105页
    4.1 睡美人-王子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第83-85页
        4.1.1 直接引用关系第83页
        4.1.2 同被引关系第83-84页
        4.1.3 引用关系分析工具第84-85页
    4.2 王子文献的初步识别指标第85-87页
        4.2.1 被引速率与延迟承认指数第85-86页
        4.2.2 同被引速率与共同延迟承认指数第86-87页
    4.3 指标检验第87-97页
        4.3.1 案例的发现第87页
        4.3.2 数据与方法第87-89页
        4.3.3 识别王子文献第89-97页
    4.4 一个新的识别王子文献的文献计量学框架第97-105页
        4.4.1 王子文献应满足四个条件第98页
        4.4.2 理论依据第98-99页
        4.4.3 文献计量学框架的检验第99-105页
5 睡美人文献的唤醒机制研究第105-134页
    5.1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式唤醒第105-106页
        5.1.1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从理论构思到成功实践第105页
        5.1.2 同一作者如有多篇睡美人文献或可预示学术前沿第105-106页
    5.2 多篇睡美人文献同时被同个王子唤醒第106-110页
        5.2.1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规范理论第106页
        5.2.2 睡美人文献Glashow(1961)第106-107页
        5.2.3 识别王子文献t Hooft(1971)第107-110页
    5.3 超前技术实现简易操作后唤醒第110-116页
        5.3.1 睡美人文献Dole(1975)第111页
        5.3.2 睡眠原因之分析第111-112页
        5.3.3 识别王子文献第112-116页
    5.4 新型技术规避安全风险后唤醒第116-122页
        5.4.1 介入放射学科学史第116页
        5.4.2 睡美人文献Dotter(1964)第116-117页
        5.4.3 识别王子文献第117-122页
    5.5 二次文献引荐型唤醒第122-127页
        5.5.1 临床医学领域睡美人文献第122-123页
        5.5.2 识别王子文献第123-126页
        5.5.3 睡眠成因与唤醒诱因第126-127页
    5.6 技术驱动重大科学发现/理论唤醒第127-134页
        5.6.1 Science和Nature上典型的睡美人文献第127-129页
        5.6.2 睡美人文献的唤醒过程第129-134页
6 零被引与低被引论文潜在价值的关键标志研究第134-151页
    6.1 将同行评议作为零(低)被引论文潜在价值的判断依据第134-136页
        6.1.1 Faculty of 1000专家推荐第134页
        6.1.2 专家推荐与论文被引仅呈现低度正相关第134-136页
    6.2 论文高推荐-低被引和低推荐-高被引的内在机理第136-151页
        6.2.1 论文推荐分值与被引次数的映射第136-140页
        6.2.2 何种因素决定了推荐和被引之间的差异?第140-150页
        6.2.3 对学术评价的重要启示第150-151页
7 睡美人文献研究的科技政策启示第151-156页
    7.1 睡美人文献与变革性研究第151-152页
        7.1.1 变革性研究与睡美人文献构成因果关系第151页
        7.1.2 建议基金资助机构创新同行评议方式资助变革性研究第151-152页
    7.2 睡美人文献与研究前沿第152-154页
        7.2.1 对研究前沿的新认识第152-153页
        7.2.2 建议重视对被引延迟的次高被引论文的分析挖掘第153-154页
    7.3 睡美人文献与学术评价第154-156页
        7.3.1 延迟承认可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个参考指标第154页
        7.3.2 建议适度延长评价周期第154-156页
8 总体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计划第156-164页
    8.1 总体研究结论第156-161页
        8.1.1 拓展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156页
        8.1.2 凝练出预测睡美人文献的一些关键线索和思路第156-159页
        8.1.3 进一步深化了对王子文献的理解第159-161页
        8.1.4 发现技术驱动是睡美人文献的主要唤醒机制第161页
    8.2 未来研究点:加强对变革性创新识别方法的研究第161-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2页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此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第172页
博士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第172-173页
致谢第173-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叶对齿藓组织培养及其复合群的分类学研究
下一篇:吉林西部芦苇湿地系统对农田退水中除草剂的生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