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6.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2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2.1 绩效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绩效 | 第19页 |
2.1.2 政府预算 | 第19页 |
2.1.3 绩效预算与绩效预算管理 | 第19页 |
2.1.4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管理 | 第19-21页 |
2.1.5 绩效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构成 | 第21页 |
2.2 绩效预算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2.2.1 公共委托代理理论与绩效预算管理 | 第21-22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与绩效预算管理 | 第22页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绩效预算管理 | 第22页 |
2.3 绩效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2.3.1 有利于缓解收支矛盾、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 第22页 |
2.3.2 有利于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 第22-24页 |
3 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证分析 | 第24-36页 |
3.1 河北省预算管理改革历程 | 第24-27页 |
3.2 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现状 | 第27-29页 |
3.2.1 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管理结构 | 第27页 |
3.2.2 搭建绩效预算目标指标体系 | 第27页 |
3.2.3 实施分级绩效预算管理 | 第27-28页 |
3.2.4 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的搭建 | 第28-29页 |
3.2.5 全周期预算项目管理的实行 | 第29页 |
3.3 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3.3.1 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 第29-30页 |
3.3.2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 第30-31页 |
3.3.3 制衡监督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 第31页 |
3.3.4 绩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 | 第31页 |
3.3.5 机构和队伍建设不到位影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推进 | 第31-32页 |
3.3.6 收付实现制影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性 | 第32页 |
3.4 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 | 第32-36页 |
3.4.1 完善的绩效预算评估体系构建难度很大 | 第32页 |
3.4.2 政府职能定位不清,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难以推行 | 第32-33页 |
3.4.3 机制约束和难以形成的激励机制,影响改革的推进 | 第33-34页 |
3.4.4 绩效与预算因制度的不成熟与技术的不完善难以达到平衡 | 第34页 |
3.4.5 不健全的法律体系,难以保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实施 | 第34页 |
3.4.6 绩效预算改革过程的复杂多变难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 | 第34-36页 |
4 绩效预算改革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6-45页 |
4.1 国外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 第36-39页 |
4.1.1 国外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 | 第36-37页 |
4.1.2 国外绩效预算改革的启示 | 第37-39页 |
4.2 国内绩效预算改革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39-43页 |
4.2.1 国内绩效预算改革实践 | 第39-42页 |
4.2.2 国内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42-43页 |
4.3 国内外改革实践对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5 推进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5.1 合理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规范绩效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5.1.1 保证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第45页 |
5.1.2 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设计 | 第45页 |
5.1.3 规范绩效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5.2 强化绩效预算管理评价结果的公开与应用 | 第46-47页 |
5.2.1 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 第46页 |
5.2.2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 | 第46-47页 |
5.3 完善绩效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 第47页 |
5.4 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运用机制 | 第47-48页 |
5.4.1 保证记载信息部门的独立性 | 第47页 |
5.4.2 信息收集尽可能全面 | 第47-48页 |
5.4.3 全方面落实信息 | 第48页 |
5.5 提高预算专业人员的素质 | 第48页 |
5.5.1 对部门及地方政府领导人进行培训和再教育 | 第48页 |
5.5.2 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 第48页 |
5.6 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 | 第48-49页 |
5.7 加大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宣传力度和法制法规建设 | 第49页 |
5.7.1 加大宣传力度,使得绩效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 第49页 |
5.7.2 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强化制度法规建设 | 第49页 |
5.8 明确政府职责,合理确定绩效目标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