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重庆市合川区检察院实施刑事被害人补偿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引言第12-13页
一、缘起和制度构成第13-19页
 (一) 制定背景第13-14页
 (二) 主要内容第14-16页
  1. 实行刑事被害人补偿案件的专业化办理第14页
  2. 准确界定刑事被害人的范围第14-15页
  3. 以“严重生活困难”为条件进行实质审查第15页
  4. 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上的分级负责、管用分离第15-16页
  5. 以被害人书面申请为原则第16页
  6. 补偿决定实行集体讨论、分级审批第16页
  7. 实行“补偿承诺制”和“释法析理教育制”第16页
 (三) 刑事被害人补偿的特点第16-19页
  1. 救急性第17页
  2. 局限性第17-18页
  3. 被动性第18页
  4. 兜底性第18页
  5. 善意性(无过错性)第18页
  6. 代位性第18-19页
二、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19-26页
 (一) 总体情况第19-21页
  1. 案件来源第19页
  2. 案件类型第19-20页
  3. 诉讼阶段第20页
  4. 补偿力度第20-21页
 (二) 取得的成效第21-24页
  1. 对被害人的生活困难有一定程序的缓解第21页
  2. 对被害人的精神创伤有一定程度的抚慰第21-22页
  3. 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权威第22-23页
  4. 维护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第23页
  5. 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23-24页
 (三) 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1. 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不够明确、具体第24页
  2. 以“严重生活困难”为补偿条件对其他被害人有失公平第24-25页
  3.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过窄、预算不足第25页
  4. 裁决机构不统一第25页
  5. 监督、复议程序缺失第25-26页
  6. 被害人申请补偿的积极性不高第26页
三、完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建议第26-29页
 (一) 细化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第26-27页
 (二) 改革以“严重生活困难”为主要补偿条件的规定第27页
 (三) 扩大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第27-28页
 (四) 设立统一的裁决机构和执行机构第28页
 (五) 增设监督、复议程序第28-29页
结语第29-30页
致谢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诉讼法中“先刑后民”观念的反思--对陈某交通肇事案的分析
下一篇:论我国民事诉讼起诉条件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