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司法鉴定结论概述 | 第11-15页 |
(一) 司法鉴定结论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司法鉴定结论的种类 | 第12页 |
(三) 司法鉴定结论的基本特征 | 第12-15页 |
1. 科学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 第13页 |
2.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第13-14页 |
3. 真实性与失真可能性的统一 | 第14页 |
4. 不确定性的证明力 | 第14-15页 |
5. 非司法终局性 | 第15页 |
二、鉴定结论的属性和价值 | 第15-20页 |
(一) 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 第15-17页 |
1. 鉴定结论在英美法系中的证据属性 | 第15-16页 |
2. 鉴定结论在大陆法系中的证据属性 | 第16页 |
3. 我国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和属性 | 第16-17页 |
(二) 鉴定结论的诉讼价值 | 第17-20页 |
1. 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 | 第18-19页 |
2. 鉴定结论的侦查指向 | 第19页 |
3. 鉴定结论的确实化作用 | 第19-20页 |
三、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评断 | 第20-31页 |
(一) 司法鉴定结论审查评断之必要性 | 第20-23页 |
1.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种类要进行审查评断 | 第21页 |
2. 鉴定结论自身性质决定了要对其进行审查评断 | 第21-22页 |
3. 鉴定结论自身特点决定了要对其审查评断 | 第22-23页 |
(二) 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方式 | 第23-26页 |
1. 大陆法系的法官主导原则 | 第23-24页 |
2. 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导原则 | 第24-25页 |
3. 两大法系鉴定结论制度审查的比较 | 第25-26页 |
4. 我国鉴定结论的审查方式 | 第26页 |
(三) 司法鉴定结论审查的内容 | 第26-31页 |
1. 审查鉴定主体的适格性 | 第26-29页 |
2. 审查鉴定过程 | 第29-30页 |
3. 审查鉴定书形式和实质 | 第30页 |
4. 审查评断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 第30-31页 |
四、鉴定结论审查评断中的问题及完善设想 | 第31-44页 |
(一) 鉴定结论审查评断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1. 我国诉讼制度给司法鉴定结论造成不稳定影响 | 第32-33页 |
2.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 第33-35页 |
3. 法官的整体素质不高 | 第35-36页 |
4. 外部司法环境的困扰 | 第36-37页 |
(二) 司法鉴定结论审查评断之完善设计 | 第37-44页 |
1. 完善诉讼制度和程序规则来保证法官自由心证的客观性 | 第37-39页 |
2. 规范对鉴定体制的管理 | 第39-41页 |
3. 提高法官职业素质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