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街道的老年适宜性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坪区域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第12-13页
        1.1.1 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第12页
        1.1.2 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诉求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与对象第13-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研究对象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综述第15-21页
        1.4.1 城市街道及步行性的相关研究发展第15-17页
        1.4.2 基于老年人的公共空间研究第17-21页
    1.5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 研究框架第22-24页
2 街道空间适老性特征第24-36页
    2.1 老年人的身心特征第24-26页
        2.1.1 体能特征第24-25页
        2.1.2 智力特征第25页
        2.1.3 心理特征第25-26页
    2.2 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性第26-27页
        2.2.1 参加体力活动的好处第26-27页
        2.2.2 享受大自然的乐趣第27页
        2.2.3 参与社交活动第27页
    2.3 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第27-30页
        2.3.1 出行目的第27-28页
        2.3.2 出行距离第28-29页
        2.3.3 出行方式第29页
        2.3.4 出行时间第29页
        2.3.5 老年人出行事故特征第29-30页
    2.4 老年人出行环境需求特征第30-34页
        2.4.1 安全性第30-31页
        2.4.2 可达性第31-32页
        2.4.3 舒适性第32页
        2.4.4 易读性第32-33页
        2.4.5 参与性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老年人步行空间感知评价第36-66页
    3.1 调研对象第36-38页
        3.1.1 调研范围及街道选取第36-37页
        3.1.2 街道概况第37-38页
    3.2 调研方法第38-43页
        3.2.1 评价模型构建第38-39页
        3.2.2 语义差别法第39页
        3.2.3 意象词对的选择第39-41页
        3.2.4 评价与结果第41-43页
    3.3 结果分析第43-53页
        3.3.1 总体分析第43-45页
        3.3.2 个体分析第45-50页
        3.3.3 分类对比分析第50-53页
    3.4 街道意象与形态指标的关系第53-65页
        3.4.1 指标的选取第53-55页
        3.4.2 街道意象与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第55-57页
        3.4.3 临界值第57-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适宜老年人的街道设计要素第66-76页
    4.1 道路基本特征第66页
    4.2 人行道第66-69页
        4.2.1 道路分区第67-68页
        4.2.2 坡道/台阶第68-69页
        4.2.3 路面铺装第69页
    4.3 交叉口设计第69-71页
        4.3.1 街道转角第69-70页
        4.3.2 人行横道第70-71页
        4.3.3 非正式过街形式第71页
    4.4 建筑界面第71-72页
    4.5 功能设施第72页
    4.6 环境与设施第72-75页
        4.6.1 绿化第73页
        4.6.2 座椅第73-74页
        4.6.3 公共厕所第74页
        4.6.4 街边广场第74页
        4.6.5 照明系统第74页
        4.6.6 标识系统第74-75页
        4.6.7 公交站第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 构建适老性城市街道的策略第76-80页
    5.1 实施策略第76-77页
        5.1.1 新建项目第76页
        5.1.2 改造项目第76-77页
    5.2 参与机制第77-78页
        5.2.1 强调公共参与第77页
        5.2.2 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第77页
        5.2.3 建立信息渠道第77-78页
    5.3 保障机制第78-79页
        5.3.1 政策扶持第78页
        5.3.2 法制保障第78-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0页
    6.2 研究的不足第80-81页
    6.3 结语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90页
    A 老年人出行状况调查问卷第88-89页
    B 老年人街道意象评价调查问卷第89-90页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16块二元驱多段塞等流度注入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型磺基甜菜碱二元体系特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