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之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概述第12-19页
    1.1 羁押第12-14页
        1.1.1 羁押含义界定第12页
        1.1.2 羁押与刑事强制措施第12-13页
        1.1.3 羁押的适用体现法律价值平衡第13-14页
    1.2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概念第14-15页
        1.2.1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定概念第14页
        1.2.2 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拓展理解第14-15页
    1.3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特征第15-16页
        1.3.1 监督特征第15-16页
        1.3.2 救济特征第16页
        1.3.3 纠错特征第16页
    1.4 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现实意义第16-19页
        1.4.1 让被羁押人有机会接受公正审判第16-17页
        1.4.2 体现慎用羁押措施的法治思维第17页
        1.4.3 兼顾诉讼成本的降低和诉讼效率的提升第17-19页
第2章 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现状分析第19-28页
    2.1 羁押必要性审查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2.1.1 立法现状:专门条款和延伸规定第19-20页
        2.1.2 立法层面主要问题第20-21页
    2.2 羁押必要性审查司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2.2.1 司法现状:高羁押率与羁押必要性审查乏力第21-22页
        2.2.2 司法层面主要问题第22-24页
    2.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4-28页
        2.3.1 法律的完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24-25页
        2.3.2 重打击轻保护与重实体轻程序的思维惯性并存第25-26页
        2.3.3 无罪推定的刑事诉讼模式并未完全受到推崇第26页
        2.3.4 法律解释的演绎细化功能存在局限性第26-27页
        2.3.5 立法目的传递到司法实践存在一定阻碍第27-28页
第3章 完善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议第28-40页
    3.1 确立检察机关对捕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原则第28-29页
        3.1.1 羁押比例原则第28页
        3.1.2 羁押例外原则第28页
        3.1.3 羁押独立原则第28-29页
        3.1.4 羁押持续审查原则第29页
    3.2 发挥好针对羁押必要性的自审查功能第29-31页
        3.2.1 排除自审查的不恰当顾虑第29页
        3.2.2 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系统内考核标准第29-30页
        3.2.3 完善三机关的内部制约机制第30页
        3.2.4 设定启动自审查的必要条件和程序第30页
        3.2.5 做好自审查制度和监督审查制度的衔接第30-31页
        3.2.6 明确将长时间拘留纳入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范围第31页
    3.3 合理选择审查模式第31-34页
        3.3.1 根据继续羁押原因确定审查职能部门第31-32页
        3.3.2 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审查必要性的申请第32页
        3.3.3 确保申请人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第32-33页
        3.3.4 清晰司法审查的权力和职责第33-34页
    3.4 量化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和程序第34-36页
        3.4.1 明确审查内容第34-35页
        3.4.2 量化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第35-36页
    3.5 细化证据规则,分清主次责任第36-37页
        3.5.1 证据规则第36-37页
        3.5.2 职责型审查为主,监督型审查为辅第37页
    3.6 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具体工作机制第37-40页
        3.6.1 各司其职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第37-38页
        3.6.2 羁押必要性的评估机制第38页
        3.6.3 三机关联动机制第38-39页
        3.6.4 信息共享促进有效监督的审查保障机制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价耦合的沈阳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侵害问题研究